出自宋代釋慧方《頌古三十八首》:
布毛一吹,當(dāng)下知歸。
冷光遍地,獨露針錐。
注釋參考
布毛
布上的絨毛。佛教禪宗語。喻佛法無所不在,不可粘著?!毒暗聜鳠翡洝で昂贾輳缴降罋J禪師法嗣》:“﹝ 鳥窠道林禪師 ﹞有侍者 會通 ,忽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對曰:‘ 會通 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xué)佛法去?!瘞熢唬骸羰欠鸱?,吾此間亦有少許?!唬骸绾问呛蜕蟹鸱ǎ俊瘞熿渡砩夏槠鸩济抵?。 會通 遂領(lǐng)悟玄旨?!焙笠嘤脼殚_悟的典實。 宋 王安石 《示報寧長老》詩:“新營棗棫我檀越,曾悟布毛誰比丘?”
當(dāng)下
當(dāng)下 (dāngxià) 立即;馬上 at once;immediately;istantly 他一見這場面,當(dāng)下就愣住了知歸
(1).思?xì)w。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雖復(fù)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p>
(2).謂知所歸循、歸依。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懸書有附,委篋知歸。” 唐 李彥芳 《樂德教胄子賦》:“入于國學(xué),習(xí)者由是知歸;祭于瞽宗,享者于焉報本?!?/p>
(3).欲求歸隱。 唐 杜甫 《渼陂西南臺》詩:“知歸俗可忽,取適事莫并。” 浦起龍 心解:“‘知歸’、‘取適’言能知歸隱,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適情、萬事誰堪比并?!?/p>
釋慧方名句,頌古三十八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