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向崤函空北望,水隨江漢自東歸
出自宋代周弼《送人之荊門(mén)》:
昔年此路達(dá)王畿,荒燒畬煙事已非。
山向崤函空北望,水隨江漢自東歸。
凄涼坂路征車遠(yuǎn),寂寞郵亭候火稀。
遙想思鄉(xiāng)怨岐路,杜鵑花發(fā)鷓鴣飛。
注釋參考
山向
(1).舊時(shí)看風(fēng)水的所定的墳塋方位。據(jù)說(shuō)山向的吉兇,與年月日有關(guān)。《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劉猛進(jìn)墓志》:“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 南???西北 朝亭 東一里半,墳向艮宮,厥名甲寅之墓?!贝思瓷较蛑f(shuō)?!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敖衲晟较虿焕?,只好來(lái)秋舉行,但費(fèi)用尚在不敷?!?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二》:“吾鄉(xiāng)卜葬,擇日者以山向?yàn)闇?zhǔn),有一年利東西,一年利南北之説?!?/p>
(2). 晉 代竹林七賢中 山濤 、 向秀 的并稱。 南朝 梁 沉約 《七賢論》:“自 嵇 阮 之外, 山 向 五人,止是風(fēng)流器度,不為世臣所駭。”
崤函
亦作“ 崤崡 ”。 崤山 和 函谷 。自古為險(xiǎn)要的關(guān)隘。 函谷 東起 崤山 ,故以并稱。 漢 張衡 《西京賦》:“左有 崤 函 重險(xiǎn), 桃林 之塞。”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shuō)·集字一》:“ 殽 ,山名; 函 ,谷名?;蜃?崤 崡 ?!本﹦ 镀酵跫{媳斬伍奢》:“望云巒和霧嶺羊腸曲險(xiǎn),想這里必定是古戍 崤 函 。”
江漢
(1). 長(zhǎng)江 和 漢水 ?!稌?shū)·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薄对?shī)·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guó)之紀(jì)。”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北周 庾信 《周柱國(guó)大將軍紇干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zhǎng)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p>
(2).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nèi)。 晉 陸機(jī)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huà)D,哭其亡簪?!薄逗鬂h書(shū)·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yuǎn)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shī)》:“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zhǎng)。” 李善 注:“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qū)。 唐 杜甫 《枯棕》詩(shī):“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fù)何有?” 仇兆鰲 注:“ 江 漢 ,指 巴 蜀 ?!?/p>
(4).指 長(zhǎng)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qū)。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qū)。 陳毅 《吟fan{1|1}攻形勢(shì)》:“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jiàn) 李 鄭 回?!?/p>
東歸
指回故鄉(xiāng)。因 漢 唐 皆都 長(zhǎng)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guó)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shī):“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唐 鄭谷 《賀進(jìn)士駱用錫登第》詩(shī):“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xiāng)……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周弼名句,送人之荊門(mén)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