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轍《示資福諭老》:
幽居百無營,孤坐若假寐。
根塵兩相接,逆流就一意。
意念紛無端,中止不及地。
寂然了無覺,乃造真實際。
百川入滄溟,眾水皆一味。
止為潭淵深,動作濤瀾起。
動止初何心,及遇適然耳。
吾心未嘗勞。
萬物將自理。
注釋參考
寂然
寂然 (jìrán) 肅靜的樣子 silent;quiet 全場寂然無覺
(1).未睡醒?!对姟ね躏L(fēng)·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朱熹 集傳:“覺,寤也?!?/p>
(2).沒有知覺。 三國 魏 曹植 《金瓠哀辭》:“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后無覺,從爾有期?!?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使我無覺無知,則草木夭夭,殺斬不知,而何有於他物為?”
造真
寫真;摹畫人物肖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商》:“初師 吳郡 張璪 ,后自造真。”
實際
實際 (shíjì) reality 真實的情況 切合實際 客觀存在的事物 生活的實際 現(xiàn)實存在的 realistic 實際的例子蘇轍名句,示資福諭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