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薛曜《九城尋山水》
菊浦桃源瞰九城,鸞歌鳳嘯忽將迎。千巖雜樹云霞色,
百道流泉風(fēng)雨聲。上客由來軒蓋重,幽人自覺薜蘿輕。
疑是昔年棲息地,山中日暮有余情。
注釋參考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明 張煌言 《贈(zèng)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nèi)狈ο喈?dāng)?shù)膴蕵?,du{1-1}博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里面尋覓他們的桃源?!眳⒁姟?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zèng)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 桃源 不必在深山?!?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眳⒁姟?桃源洞 ”。
(3). 宋 時(shí) 臨安縣 嘉會(huì)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杰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fēng)篁嶺 ,環(huán)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咸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huì)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p>
九城
指京都。舊時(shí)京都多設(shè)城門九座,故稱。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圖》詩:“長影臨雙闕,高層出九城?!?唐 賈至 《勤政樓觀樂》詩:“銀河帝女下三清,紫禁笙歌出九城。” 康有為 《東事戰(zhàn)敗》詩:“ 臺(tái) 人號(hào)泣 秦檜 歌,九城謡諜遍網(wǎng)羅?!?老舍 《茶館》第三幕:“ 老裕泰 開了六十多年,九城聞名?!?/p>
鸞歌
鸞鳥鳴唱。 南朝 陳 張正見 《重陽殿成金石會(huì)竟上詩》:“鸞歌 鳷鵲 右,獸舞射熊前?!币啾扔髅烂畹穆曇艋蚋铇?。 唐 元稹 《鶯鶯傳》:“龍吹過庭竹,鸞歌拂井桐?!?五代 和凝 《宮詞》之五:“鳳吹鸞歌曉日明,豐年觀稼出神京?!?/p>
鳳嘯
鳳凰鳴叫聲。比喻琴瑟琵琶等樂曲聲。 唐 李紳 《悲善才》詩:“花翻鳳嘯天上來,裴回滿殿飛春雪?!?/p>
將迎
(1).送往迎來?!肚f子·知北游》:“ 顏淵 問乎 仲尼 曰:‘ 回 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無有所迎?!?回 敢問其游?!?仲尼 曰:‘……唯無所傷者,為能與人相將迎?!?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初去郡》詩:“負(fù)心二十載,於今廢將迎?!?清 吳偉業(yè) 《送舊總憲龔孝升出使廣東》詩:“獨(dú)有飄零老 伏生 ,不堪衰白困將迎。”
(2).迎接。 宋 范成大 《次韻許季韶水鄉(xiāng)席上》:“解慍風(fēng)來如故舊,催詩雨作要將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劉夫人》:“婦已遣人將迎,遂與俱去。”
(3).逢迎;迎合。《宋書·徐爰傳》:“殿省舊人,多見罪黜,惟 爰 巧於將迎,始終無迕?!?明 歸有光 《王母孫孺人墓志銘》:“祖母性嚴(yán)厲,鮮當(dāng)其意。先母能委曲將迎,常得其懽心?!?/p>
(4).將養(yǎng);保養(yǎng)?!读凶印珕枴罚骸安淮龤⒙径?,不待將迎而壽。”
薛曜名句,九城尋山水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