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顧在镕《題光福上方塔》
蒼島孤生白浪中,倚天高塔勢(shì)翻空。煙凝遠(yuǎn)岫列寒翠,
霜染疏林墮碎紅。汀沼或棲彭澤雁,樓臺(tái)深貯洞庭風(fēng)。
六時(shí)金磬落何處,偏傍蘆葦驚釣翁。
注釋參考
彭澤
(1).澤名。即今 鄱陽(yáng)湖 。在 江西省 北部。又名 彭湖 、 彭蠡 ?!俄n詩(shī)外傳》卷三:“左 洞庭 之波,右 彭澤 之水?!?/p>
(2).縣名。 漢 代始設(shè)。在今 江西省 北部。 晉 陶潛 曾為 彭澤 令,因以“彭澤”借指 陶潛 。 唐 王勃 《滕王閣詩(shī)序》:“ 睢園 緑竹,氣凌 彭澤 之樽; 鄴水 朱華,光照 臨川 之筆?!?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澤 之類是也?!?清 秋瑾 《菊》詩(shī):“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 彭澤 志徒雄?!?/p>
樓臺(tái)
樓臺(tái) (lóutái) 〈方〉∶涼臺(tái) balcony 較高的臺(tái)榭,泛指樓(多用于詩(shī)詞戲曲) a high building; tower 近水樓臺(tái)洞庭
(1).廣闊的庭院?!肚f子·天運(yùn)》:“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yǔ)》:“洞庭九奏,始識(shí)《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xiàn)后天之祝?!?/p>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唐 韓愈 《岳陽(yáng)樓別竇司直》詩(shī):“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shī)》:“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眳⒁姟?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顧在镕名句,題光福上方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讀書豈為榮身計(jì),何必三公要黑頭作者:姚勉作品:用欒魁聲道寄李后林韻寄聲道
- 返照千山赤,春風(fēng)兩鬢寒作者:趙蕃作品: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
- 日夕北風(fēng)緊,寒林噤暮鴉。
- 余生于此足,不欲返韶陽(yáng)
- 林野熏風(fēng)起,樓臺(tái)谷雨晴。
- 儻有登樓望,還應(yīng)伴庾公。作者:戴叔倫作品:送萬戶曹之任揚(yáng)州便歸舊隱
- 無酒可澆鸚鵡賦,有山頻典鹔鹴裘
- 弄晴云態(tài),行空絮影,漠漠似飛如墜作者:黃機(jī)作品:永遇樂(章史君席上)
- 今朝結(jié)制,號(hào)令宜先
- 載舟撐石逆噴浪,自謂力可登青冥作者:王洋作品:因與伯氏同一僧話武夷事作詩(shī)追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