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溫庭筠《觱篥歌》
蠟煙如纛新蟾滿,門外平沙草芽短。黑頭丞相九天歸。
夜聽飛瓊吹朔管。情遠(yuǎn)氣調(diào)蘭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缊。
皓然纖指都揭血,日暖碧霄無片云。含商咀徵雙幽咽,
軟縠疏羅共蕭屑。不盡長圓疊翠愁,柳風(fēng)吹破澄潭月。
鳴梭淅瀝金絲蕊,恨語殷勤隴頭水。漢將營前萬里沙,
更深一一霜鴻起。十二樓前花正繁,交枝簇蒂連壁門。
景陽宮女正愁絕,莫使此聲催斷魂。
注釋參考
氣調(diào)
(1).氣概,風(fēng)度。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風(fēng)神爽朗,氣調(diào)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薄端鍟ざ贡R勣傳》:“ 勣 器識優(yōu)長,氣調(diào)英遠(yuǎn),總馭藩部,風(fēng)化已行?!?唐 張鷟 《游仙窟》:“容貌似舅, 潘安仁 之外甥;氣調(diào)如兄, 崔季珪 之小妹?!?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后》:“少多讀書,有氣調(diào)?!?/p>
(2).氣韻,才調(diào)。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文章》:“文章當(dāng)以理致為心腎,氣調(diào)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p>
(3).語氣聲調(diào)。 老舍 《趙子曰》第四:“ 趙子曰 心中痛快多了,說話的氣調(diào)鋒利有趣了?!?/p>
蘭蕙
蘭和蕙。皆香草。多連用以喻賢者?!稘h書·揚(yáng)雄傳上》:“排玉戶而颺金鋪兮,發(fā)蘭蕙與穹窮?!?漢 趙壹 《疾邪》詩之二:“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 唐 褚遂良 《安德山池宴集》詩:“良朋比蘭蕙,雕藻邁瓊琚?!?清 顧炎武 《送李生南歸寄戴笠王錫闡二高士》詩:“風(fēng)吹蘭蕙色,一夜落 關(guān)中 ?!?/p>
天香
(1).芳香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圖》:“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天香生空虛,天樂鳴不歇。”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二:“豈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滿毳袍。” 清 納蘭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詩:“無月見村火,有時聞天香?!?/p>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劉克莊 《念奴嬌·木犀》詞:“卻是小山叢桂里,一夜天香飄墜?!?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詩:“信有天香亦傾國,金罍在手莫辭乾?!?郭沫若 《梅花樹下醉歌》:“你從你自我當(dāng)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宮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補(bǔ)闕歸朝》詩:“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應(yīng)焚禁漏中?!?唐 黃滔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jīng)過七林書堂見寄》:“駟馬寶車行賜禮,金章紫綬帶天香?!?/p>
(4).祭神、禮佛的香。 唐 沉佺期 《樂城白鶴寺》詩:“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元旦侵晨,禁中 景陽 鐘罷,主上精虔炷天香,為蒼生祈百穀於上穹?!?/p>
(5).指美女。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選姿》:“非止國色難親,天香未遇,即強(qiáng)顏陋質(zhì)之婦,能見幾人?!眳⒁姟?國色天香 ”。
瑞彩
吉祥的霞光異彩。 唐 虞世南 《奉和月夜觀星應(yīng)令》:“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輪?!?宋 曹勛 《一寸金·中宮生辰》詞:“瑞彩朝來,都做和氣蔥蔥?!薄斗馍裱萘x》第八二回:“二六蓮臺生瑞彩,波羅花放滿園香?!?/p>
絪缊
(1).古代指天地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的狀態(tài)。《易·繫辭下》:“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gòu)精,萬物化生?!?孔穎達(dá) 疏:“絪緼,相附著之義,言天地?zé)o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緼,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而精醇也?!?高亨 注:“絪緼借為氤氳,陰陽二氣交融也……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融,則萬物之化均徧?!薄稘h書·揚(yáng)雄傳上》:“絪緼玄黃,將紹厥后。” 顏師古 注:“絪緼,天地合氣也?!?明 宋濂 《示公道行碑銘》:“大化絪緼,變合無垠。”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勞,一蟻一蟲,皆本陰陽五行之氣絪緼而出?!?/p>
(2).亦作“ 絪氳 ”。形容云煙彌漫、氣氛濃盛的景象。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圃臨春風(fēng)》:“既鏗鏘以動佩,又絪緼而流射。” 唐 溫庭筠 《觱篥歌》:“情遠(yuǎn)氣調(diào)蘭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緼?!?明 高啟 《槎軒記》:“磅礴絪緼厚薄,隨其所得?!?清 陳培脈 《登慈恩寺浮圖》詩:“絪氳香界從朝暮,高下桑田幾變更?!?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bǔ)編·祭書神文》:“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緼兮燭焰赤?!?/p>
溫庭筠名句,觱篥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 佚名〔元代〕
- 蜀路感懷——— 高駢〔唐代〕
- 大龍湫——— 徐璣〔宋代〕
- 點(diǎn)絳唇 上太夫人壽——— 王寂〔元代〕
- 徽州葉司理送冬筍——— 洪咨夔〔宋代〕
- 送彭開府往云中覲使君兄——— 盧綸〔唐代〕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南園——— 蘇軾〔宋代〕
- 水調(diào)歌頭——— 趙師俠〔宋代〕
- 好事近(甲申春益昌作)——— 李曾伯〔宋代〕
- 蘄春聽琵琶五首——— 孔武仲〔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