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可湘《漁浦接待》:
吳山那畔越山前,有飯充饑有榻眠。
到此縱能休歇去,帝鄉(xiāng)猶隔一潮船。
注釋參考
吳山
(1).山名。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yáng)言欲立馬于此。 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p>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段倪x·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quán)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孫 氏初基 武昌 ,后都 建鄴 ?!?清 陳維崧 《卜算子·阻閘瓜步》詞:“風(fēng)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fēng),帶著高冠拂云霧?!?/p>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p>
見“ 吳坂 ”。
那畔
那邊。
出處:唐 裴諴 《新添聲楊柳枝詞》:“思量大是惡因緣,只得相看不得憐。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長抱在胸前?!?
五代 齊己 《道林寓居》詩:“秋泉一片樹千株,暮汲寒燒外有馀。青嶂這邊來已熟,紅塵那畔去應(yīng)疏?!?
宋 辛棄疾 《丑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詞:“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間?!?/p>
充饑
[allay one's hunger] 吃東西解餓
他帶了幾個燒餅,預(yù)備在路上充饑
詳細(xì)解釋亦作“ 充饑 ”。進(jìn)食解饑。 唐 長孫佐輔 《隴西行》:“射雁旋充飢,斧冰還止渴?!?元 李壽卿 《伍員chui{1*1}簫》第一折:“你將此飯與俺暫且充饑?!薄毒劳ㄑ浴し饿q兒雙鏡重圓》:“就是飯,也不過是粗糲之物,又怕眾人搶奪,交了足錢,方纔取出來與你充饑?!?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六章:“﹝大媽﹞想買點(diǎn)東西充饑,身上又沒有帶錢?!?/p>
見“ 充飢 ”。
釋可湘名句,漁浦接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