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吾師今昌黎,如椽巨筆光虹蜺
出自宋代陳元晉《上劉計(jì)使》:
水心吾師今昌黎,如椽巨筆光虹蜺。
先公潛德粲版,卻恨不識嵇中散。
九苞五彩丹穴雛,不巢阿閣翔海隅。
南來只影方自筆,天假之逢挹光耀。
一寒頓坐春溫,賤子亦許扳龍門。
子期九原不可叫,箏琶紛紛不同調(diào)。
明公派自南軒來,祗今砥柱狂瀾回。
一麾兩節(jié)嶺南北,盡是周程舊敭歷。
書生疆附善類心,莫道冶躍非祥金。
偶然短簿令公喜,上下云龍固其志。
山谷昔見蘇長公,自比小草依長松。
牽聊名字香聞素,未必今不如古。
注釋參考
水心
(1).水中央。 唐 元稹 《說劍》詩:“幽質(zhì)獄中埋,神人水心守?!?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覺見寄相見后次韻》之二:“ 漳南 開士好叢林,慧劍何年出水心?!?明 唐寅 《游金山》詩:“孤嶼崚嶒插水心,亂流擕酒試登臨?!薄痘ㄔ潞邸返诹兀骸?小岑 、 劍秋 陪著 荷生 一船。一會蕩入水心,遙望著曠遠(yuǎn)芊綿,水煙凝碧。”
(2).見“ 水心劍 ”。
(3). 宋 葉適 的別號。 適 晚年居 永嘉 城外 水心村 ,人稱 水心先生 。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jù)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gòu)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biāo)注>序》:“ 昌黎 論文,務(wù)去陳言?!?/p>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卑矗恕安琛敝?韓肖胄 。
巨筆
(1).大筆。多用于稱撰寫宏文巨著的筆。 宋 歐陽修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詩:“丈夫壯節(jié)似君少,嗟我欲説,安得巨筆如長杠。” 郭紹虞 《沉痛悼念雁冰兄》詩:“閑揮巨筆隨心寫,《回憶》亦成絕世文。”
(2).指大毛筆,大作家。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詩:“巨筆屠龍手,微官似馬曹?!?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杜子美 ﹞句法老健,意味深長,非巨筆不能到?!?/p>
虹蜺
亦作“ 虹霓 ”。1.即螮蝀。為雨后或日出、日沒之際天空中所現(xiàn)的七色圓弧。虹蜺常有內(nèi)外二環(huán),內(nèi)環(huán)稱虹,也稱正虹、雄虹;外環(huán)稱蜺,也稱副虹、雌虹或雌蜺。 戰(zhàn)國 楚 宋玉 《高唐賦》:“仰視山顛,肅何千千,炫燿虹蜺。”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飄飄焉若在乎倒景之流。” 魯迅 《熱風(fēng)·隨感錄四十二》:“我們?nèi)绻鶕?jù)神話,說從前某某大仙,曾推著獨(dú)輪車在虹霓上走,現(xiàn)在要仿他造一條路,那便無所不可了。”
(2).舊時以虹蜺色彩艷麗,比喻人的才華藻繪;又以虹蜺為二氣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亂。 宋 范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先生胸中之奇,屈盤虹蜺?!?明 許自昌 《水滸記·冥感》:“乞香茗,我因此賣眼傳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顧炎武 《贈推官咸正》詩:“當(dāng)年 關(guān)中 陷,九野橫虹霓?!?/p>
陳元晉名句,上劉計(jì)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