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議中司見,謀猷內制存
出自宋代蘇頌《尚書左丞贈開府儀同三司鄧公挽辭三首》:
氣緼江山秀,人如圭璧溫。
一登文石陛,遂直紫微垣。
論議中司見,謀猷內制存。
公孫宿儒譽,垂老上金門。
注釋參考
論議
(1).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管子·輕重丁》:“父兄相睹樹下,論議玄語,終日不歸?!?唐 韓愈 《與李翱書》:“持僕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間,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
(2).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見。亦指思想認識、境界等。《荀子·非相》:“然而﹝ 桀 紂 ﹞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后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使其羞白心于人前,則不若伏藏其論議,蕩滌穢惡,俾眾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內矅?!?/p>
(3).議論文?!逗鬂h書·孔融傳》:“所著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凡二十五篇?!?/p>
中司
御史中丞的俗稱。 唐 白居易 《敘德書情四十韻》:“股肱分外守,耳目付中司?!?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蔣八座 猷 ,賢者也。嘗為中司,有端直聲?!?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句龍如淵傳》:“‘即擢 如淵 中司?!兴菊?,御史中丞也。此流俗之稱,不當用之正史?!?/p>
謀猷
計謀;謀略?!稌の暮钪罚骸耙辔┫日俗笥艺咽仑时?,越小大謀猷,罔不率從,肆先祖懷在位?!薄端螘⒛轮畟鳌罚骸肮噬袝髢W射、前將軍臣 穆之 ,爰自布衣,協(xié)佐義始,內端謀猷,外勤庶政?!?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事既違例,勢必反駁而已,安有以手足而參謀猷哉?”
內制
(1). 唐 宋 時稱由翰林學士所掌的皇帝詔令為“內制”。 唐 初,中書省設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命,無內外制之分。至 玄宗 開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學士,掌內制;中書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慶馀 《上翰林蔣防舍人》詩:“清重可過知內制,從前禮絶外庭人?!?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學士,以文章侍從,而本朝因之。翰林學士司麻制批答等為內制,中書舍人六員分房行詞為外制云?!?清 趙翼 《寄芷堂》詩之一:“視草久高 唐 內制,論文恰到 漢 《西京》。”
(2).翰林學士的別稱。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稱謂》:“翰林學士官謂之內制,掌王言、大制誥、詔令、赦文之類。”
蘇頌名句,尚書左丞贈開府儀同三司鄧公挽辭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