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能不勞,一理以貫之
出自宋代陳普《程朱之學(xué)四首》:
化工溥萬物,不過亦不遺。
何以能不勞,一理以貫之。
寂然莫可跡。
桴至鼓必隨。
一朝十二牛,芒刃不少隳。
制度自恰好,形樣咸無疑。
夭桃且灼灼,蘧竹各猗猗。
有鱗盡淵躍,無翼不天飛。
人心正爾妙,動(dòng)靜悉如斯。
樞紐在方寸,運(yùn)化斯為基。
眼前日萬變,堯舜一無為。
此理無上下,大小隨所如。
因物為順應(yīng),歡然嗚塤篪。
何故天下人,利器不自持。
妄端忽一起,紛潰終難支。
天開真儒出,幽探萬化機(jī)。
注釋參考
何以
何以 (héyǐ) 用什么 how 何以教我 為什么 why 何以出爾反爾能不
(1).猶言而不?!对姟ばl(wèi)風(fēng)·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p>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p>
一理
(1).同一準(zhǔn)則?!秴问洗呵铩彿帧罚骸胺蛑紊砼c治國,一理之術(shù)也?!?高誘 注:“身治則國治,故曰一理之術(shù)也?!薄段倪x·陸機(jī)<五等諸侯論>》:“然則八代之制,幾可以一理貫?!?劉良 注:“一理謂合典則也?!薄抖踢z書》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業(yè)錄·心性》:“天地人物,分雖不同,同此一理?!?/p>
(2).一個(gè)道理。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辨命論》:“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yàn)?!?宋 真德秀 《問格物致知》:“萬物各具一理,萬理同出一原?!薄缎瓦z事》前集:“看破治亂兩途,不出陰陽一理。”
(3).同一地理區(qū)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且 吳 與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吳 侵伐,大過五也?!?/p>
(4).溫習(xí)一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吾七歲時(shí),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
陳普名句,程朱之學(xué)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