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與義《拜詔》:
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
注釋參考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云深?!?/p>
地藏
埋葬于地?!抖Y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故天望而地藏也。” 鄭玄 注:“地藏,謂葬。”
(1).地下藏物之處;地窖?!豆茏印ざ鹊亍罚骸岸魍凉?,發(fā)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北史·皮景和傳》:“又有 陽平 人 鄭子饒 ,詐依佛道設齋會,用米麪不多,供贍甚廣,密從地藏,漸出餅飯。愚人以為神力,見信於 魏 衛(wèi) 之間。”
(2).即 地藏菩薩 。 宋 蘇軾 《與李端叔書》:“辱書并示 伯時 所畫 地藏 。某本無此學,安能知其所得於古者為誰何?”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六:“請來了便贊。從 觀音大士 , 玉帝 , 地藏 ,到 元始天尊 , 太上老君 。”詳“ 地藏菩薩 ”。
詔書
詔書 (zhàoshū)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imperial decree; imperial edict 衣帶詔書陳與義名句,拜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簡見可覓畫三首——— 趙蕃〔宋代〕
- 送盧少府之任鞏洛——— 李洞〔唐代〕
- 示兒子——— 陸游〔宋代〕
- 【南呂】梁州第七 妓門庭——— 朱庭玉〔元代〕
- 滿庭芳 元霄和元 見寄——— 華幼武〔元代〕
- 喜遷鶯——— 佚名〔宋代〕
- 天申節(jié)致語——— 陳造〔宋代〕
- 經(jīng)溳川館寄使府群公——— 李涉〔唐代〕
- 南鄉(xiāng)子——— 元好問〔金代〕
- 和彥沖同原仲過交溪橋頭——— 李處權〔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