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閣不須垂絳帳,精神留取上蓬山
出自宋代釋道璨《和謝君直新除史館檢閱》:
久矣常峨豸角冠,未應(yīng)上綴史臣班。
名高自是難推去,才大如何愛得閒。
齋閣不須垂絳帳,精神留取上蓬山。
散人夢(mèng)落滄浪外,白鳥冥冥去不還。
注釋參考
齋閣
亦作“ 齋閤 ”。書房?!赌淆R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 宋 元嘉 世,諸王入齋閤,得白服帬帽見人主?!薄端问贰味藗鳌罚骸?端 使 高麗 ,暴風(fēng)折檣,舟人怖恐, 端 讀書若在齋閤時(shí)。” 明 楊慎 《<石鼓文>序》:“先生歌一首,坿之卷尾,藏之齋閣,以無忘先生之教云?!?清 馮桂芬 《<問徑堂印譜>序》:“摹印書有繆篆,篆僅見於 許氏 《<説文>序》中……浸淫至於 元 明 以來,署齋閣,鎸詩詞,為用滋廣?!?/p>
不須
不用;不必。《后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hào)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薄毒劳ㄑ浴とf秀娘仇報(bào)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yǎng)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fèi)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p>
絳帳
《后漢書·馬融傳》:“ 融 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yǎng)諸生,常有千數(shù)……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絳帳”為師門、講席之敬稱。 唐 李商隱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詩:“絳帳恩如昨, 烏衣 事莫尋?!?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六:“ 孔 壁微茫墜緒窮,笙歌絳帳啟宗風(fēng)。”
精神
精神 (jīngshén) 指意識(shí)、思維、神志等 spirit;mind 精神為之?!獫h· 王充《論衡·訂鬼篇》 俱用精神。 精神復(fù)舊?!读凝S志異·促織》 指內(nèi)容的實(shí)質(zhì)所在;主要的意義 essence 譯者沒有體會(huì)原文的精神 活力;精力 vigour 精神飽滿 活躍;有生氣 lively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意志 will 不撓之精神?!獙O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留取
猶留存。取,語助詞。 宋 牟巘 《木蘭花慢·餞公孫倅》詞:“留取去思無限,江蘺香滿汀洲?!?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jìn)士宴杏園》:“干戈盡戢文教崇,人間此時(shí)魚化龍。留取 瓊林 ,勝景無窮?!?清 陳維崧 《賀新郎·賀程昆侖生日并送其之任皖城》詞:“留取臂間長(zhǎng)命縷,筭節(jié)過五日剛踰九,重為我先生壽。”
蓬山
(1).即 蓬萊山 。相傳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望 玄洲 而駿驅(qū),指 蓬山 而永騖?!?唐 李商隱 《無題》詩:“ 蓬山 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舊人重到, 蓬山 路通?!眳⒁姟?蓬萊山 ”。
(2).官署名。秘書省的別稱。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更掌蓬山之務(wù),麟圖緝謚?!薄杜f唐書·劉子玄傳》:“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蕓閣之中,英奇接武?!?宋 陸游 《喜楊廷秀秘監(jiān)再入館》詩:“公去蓬山輕,公歸蓬山重?!眳⒁姟?蓬萊 ”。
釋道璨名句,和謝君直新除史館檢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細(xì)挹幽香辨殘雪,卻驚寒谷獨(dú)先春
- 三徑手自開,一一通幽處
- 震霹靂、崢嶸聒太微
- 投杯起芳席,總轡振華纓。作者:韋應(yīng)物作品:答河南李士巽題香山寺
- 不等歲寒催鼎實(shí),角聲自與月平章
- 吏役毋庸遽,幽尋所得多作者:趙蕃作品:避雨入總持寺謁澹臺(tái)子羽墓
- 錦衣翠節(jié)鄉(xiāng)邦重,耿耿文星照上臺(tái)作者:蒲壽宬作品:送擇齋先生徐大監(jiān)赴建倉
- 籬菊懺,風(fēng)云儉,隱跡埋名隨時(shí)浙,任當(dāng)途誰污誰廉作者:曾瑞作品:【中呂】醉春風(fēng)_清高七國謀
- 古寺天寒還惡發(fā)。
- 色相栽花視,身心坐石修。作者:喻鳧作品:題弘濟(jì)寺不出院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