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出自兩漢 班固《漢書·紀(jì)·元帝紀(jì)》:
摘自《漢書·紀(jì)·元帝紀(jì)》
解釋:百姓在一個(gè)地方住慣了,就故土難離,這是百姓的天性;親人能夠相聚,是人們的愿望。
原文摘要:
也。公卿大夫好惡不同,或緣奸作邪,侵削細(xì)民,元元安所歸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蝕之?!对姟凡辉坪酰俊翊讼旅?,亦孔之哀!’自今以來,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輔朕之不逮。直言盡意,無有所諱?!本旁挛熳?,罷衛(wèi)思后園及戾園。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宙在郡國者。諸陵分屬三輔。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yuǎn)棄先祖墳?zāi)?,破業(yè)失產(chǎn),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guān)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zhǎng)之策也?!对姟凡辉坪??‘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袼鶠槌趿暾撸鹬每h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yè),亡有動(dòng)搖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庇至T先
注釋參考
安土重遷
[be attached to one's native land and unwilling to leave it;hate to leave one’s native land] 在家鄉(xiāng)住慣了,很不愿意搬遷
詳細(xì)解釋留戀故鄉(xiāng),不愿輕易遷居異地?!稘h書·元帝紀(jì)》:“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序論》:“人主之地,風(fēng)俗機(jī)慧,仁義昭明,冠帶右袵,車服有序,安土重遷,務(wù)資有類。” 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論語一》“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夫安土重遷,人之常情,小民於其鄉(xiāng)土,豈無桑梓之念?!?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二章:“ 唐淑貞 畢竟算是跑過灘的,見識(shí)比她安土重遷的母親強(qiáng)多了。”
黎民
黎民 (límín) 庶民,人民 the common people;the multitude骨肉
骨肉 (gǔròu) 身體 body 骨肉歸復(fù)于土。——《禮記》 骨和肉 flesh and blood 比喻至親 intimate;kindred 親生骨肉 骨肉關(guān)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秴问洗呵铩ぞā?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筑什么萬里長(zhǎng)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相附
互相依附;結(jié)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huì)》:“原始要終,疎條布葉,道味相附,懸緒自接?!?/p>
人情
人情 (rénqíng)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reason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妒勒f新語·自新》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huì)關(guān)系 human relationship 恩惠,情誼 favor 做個(gè)人情 贈(zèng)品、禮品 gifts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xiàn)了。——《紅樓夢(mèng)》所愿
(1).愿望;希望。《孟子·公孫丑上》:“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則學(xué) 孔子 也。” 晉 陶潛 《閑情賦》:“考所愿而必違,徒契闊以苦心?!?/p>
(2).指愿意去的地方。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xué)堂日無事,驅(qū)馬適所愿?!?/p>
班固名句,漢書·紀(jì)·元帝紀(j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