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姜夔《滿江紅》:
滿江紅舊調(diào)用仄韻,多不協(xié)律。
如末句云「無心撲」三字,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協(xié)音律。
予欲以平韻為之,久不能成。
因泛巢湖,聞遠岸簫鼓聲,問之舟師,云“居人為此湖神姥壽也。
”予因祝曰:“得一席風(fēng)徑至居巢,當(dāng)以平韻滿江紅為迎送神曲。
”言訖,風(fēng)與筆俱駛,頃刻而成。
末句云「聞佩環(huán)」,則協(xié)律矣。
書于綠箋,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
是年六月,復(fù)過祠下,因刻之柱間。
有客來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輒能歌此詞。
”按曹操至濡須口,孫權(quán)遺操書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操曰:“孫權(quán)不欺孤”,乃撤軍還。
濡須口與東關(guān)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
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歸其功于姥云。
仙姥來時,正一望、千頃翠瀾。
旌旗共亂云俱下,依約前山。
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
躦夜深、風(fēng)定悄無人,聞佩環(huán)。
神奇處,君試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電,別守東關(guān)。
卻笑英雄無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瞞。
又怎知、人在小紅樓,簾影間。
注釋參考
滿江紅
(1).詞牌名。雙調(diào),常用為九十三字。有仄韻和平韻兩體。仄韻一般用入聲。 南宋 姜夔 始創(chuàng)平韻體,但用者不多。
(2).曲牌名。南曲正宮、南呂宮,北曲仙呂宮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較常見,屬正宮者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屬南呂宮者與詞牌前半闋同,用作引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滿江紅》為“仙呂調(diào)”,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中的為“南呂引子”。
(3).一種漆成紅色的江中渡船。后亦指堅固而載重的大船。 明 董穀 《碧里雜存·滿江紅》:“我 圣祖 居 和陽 時欲圖集慶,遂與 徐公 達 間行買舟,以覘 江 南虛實,至 江 口,適值歲除,呼舟人無肯應(yīng)者。有貧叟夫婦二人,舟尤小,欣然納之,曰:‘天晚矣!明當(dāng)早渡?!疫M雞酒,具黍,情甚真。厥明發(fā)舟,老叟舉棹,口中打號子曰:‘圣天子六龍護駕,大將軍八面威風(fēng)。’ 圣祖 元旦得此吉語,喜甚,與 中山 躡足相慶。登極后訪得之,無子,官其姪,并封其舟而朱之。以故,迄今 江 中渡船皆謂之滿江紅云?!?清 趙翼 《陔馀叢考·滿江紅船》:“ 江 船之巨而堅實可重載者,曰滿江紅?!薄读謩t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九月十四日》:“晡時回舟,已換坐滿江紅。”
調(diào)用
調(diào)用 (diàoyòng) 調(diào)度使用 transfer (under a unified plan);transfer to a specific job仄韻
凡屬上聲、去聲、入聲的韻,皆為仄韻,與“平韻”相對。
不協(xié)
不一致;不和。《左傳·成公十二年》:“道路無壅;謀其不協(xié),而討不庭?!薄赌鲜贰ず紊兄畟鳌罚骸?義真 與司徒 徐羨之 、尚書令 傅亮 等不協(xié)?!薄肚迨犯濉ぴ识A傳》:“上以 允禔 聽讒,與 福全 不協(xié),私自陳奏,慮在軍中僨事,召還京師。”
姜夔名句,滿江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推塔我最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