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王維《謁璿上人》: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yǎng)。
誓從斷臂血,不復(fù)嬰世網(wǎng)。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夙承大導(dǎo)師,焚香此瞻仰。
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
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jiǎng)。
注釋參考
少年
少年 (shàonián) 古稱青年男子,現(xiàn)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gè)階段 early youth (from ten to sixteen) 少年兒童讀物不足言
同“ 不足道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兵部·武臣刺背》:“割股剖肝,固盡孝美事,然效顰不已,亦成故套。 胡仲彬 、 刁宣 不足言,惜 黃 、 楊 之見不及此?!?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及﹝ 房次卿 ﹞出戶,時(shí)后謁者盈巷,覩 次卿 已出,迎問之曰:‘如何?’答曰:‘不足言,不足言?!?/p>
識道
(1).識知圣道。 漢 揚(yáng)雄 《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諸子者,惡覩其識道也?!?晉 陸機(jī) 《嘆逝賦》:“感秋華於衰木,瘁零露於豐草,在殷憂而弗違,夫何云乎識道?!?/p>
(2).識途?!段倪x·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壄雉晁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由衍識道,噍噍讙譟?!?呂向 注:“鳥獸行識其道?!?/p>
王維名句,謁璿上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