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無孔子,不得并墳典
出自宋代朱翌《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饑》:
老翁起布衣,詩史天下選。
眼中無全牛,萬象轉(zhuǎn)綮窽。
曹劉知幾輩,波瀾付一卷。
凄其憂世心,妙若醫(yī)國扁。
惜哉無孔子,不得并墳典。
豹露管中斑,吾猶及淺淺。
歲月走江淮,冷淡空盤盞。
諸子不見味,咀嚼必禁臠。
遺編過三復,奧義見百遍。
長言起清風,竦立侍冠冕。
減米散同舟,讀已事在眼。
吾豈監(jiān)河侯,不救在陳患。
生塵甑屢空,戛釜聲不免。
迢迢千里程,與汝共艱嶮。
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
原學平原公,試草乞求米簡。
更問偕來人,恐有蔡明遠。
注釋參考
孔子
孔子 (Kǒngz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后同學生周游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yè),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lun{1-1}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guī)范,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yǎng)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F(xiàn)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Confucius不得
不得 (bùdé) 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may not;be not allowed 吾不得而見之矣?!濉ぴ丁饵S生借書說》墳典
三墳、五典的并稱,后轉(zhuǎn)為古代典籍的通稱?!叮紩拘颉罚骸坝懻搲灥?。”《隸釋·漢太尉劉寬碑》:“幼與同好鐫墳典於第廬?!?晉 葛洪 《抱樸子·遐覽》:“先生既窮觀墳典,又兼綜奇祕。”《新唐書·薛元超傳》:“惟殿下罷馳射之勞,留情墳典,豈不美歟!” 宋 蘇軾 《求婚啟》:“稟粹德門,教成家廟。 中郎 墳典之付,豈在他人?” 章炳麟 《再與劉光漢書》:“自頃輈張,退息墳典,匈懷相契,獨有 黃生 ?!?/p>
朱翌名句,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