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憐早歲已漂泊,乃翁邀我來僧廬
出自宋代仲并《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
洞庭之野排千巖,陳子卷簾非愛山。
震澤之流清沒底,陳子憑欄不觀水。
杰閣橫空一事無,終年傳習唯父書。
乃翁平時束五傳,絕人偉論驚諸儒。
至寶不受久埋沒,近者私記刊吳都。
縉紳駢肩快先睹,一言價重百車渠。
正派源流要有自,二難秀發(fā)名家駒。
少小辛勤門戶計,皇天有知子不孤。
於今三十五經(jīng)立,亹亹雄辨來起予。
不但家法傳群紀,經(jīng)學當與心法俱。
溪山相對無浪語,寶此一編時卷舒。
自憐早歲已漂泊,乃翁邀我來僧廬。
於今壎箎弦誦地,當時從容談笑余。
契闊死生三十載,萍浮蓬轉(zhuǎn)常崎嶇。
子能箕裘萬事足,其他得喪爭錙銖。
凜凜清氛端可想,神游仿佛歸來歟。
注釋參考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yè),不敢恥微官?!?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云妄?奔逃只自憐?!?/p>
見“ 自憐 ”。
早歲
早歲 (zǎosuì) 早年 early years漂泊
漂泊 (piāobó) 隨流漂流或停泊 float 戰(zhàn)艇在原地漂泊 比喻無定所或職業(yè),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rove;wander;lead a wandering life 漂泊半身乃翁
(1).你的父親?!稘h書·項籍傳》:“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盃羹?!?顏師古 注:“翁,謂父也?!薄稘h書·項籍傳》:“乃,亦汝也。” 宋 陸游 《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薄睹魇贰の脑穫魅の尼缑鳌罚骸?一清 ( 楊一清 )亟謂曰:‘子不知乃翁與我友耶?’”
(2).他的父親。 宋 朱敦儒 《念奴嬌》詞:“乃翁心里,沒許多般事?!?明 葉盛 《水東日記·玉帶生卷》:“ 劉廷美 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辭,以《玉帶生》軸為贄?!?/p>
僧廬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間舊題之韻》:“暮雨停驂處,僧廬古道邊?!?元 鄧文原 《三月晦游道場山宿清公房與成文同行》詩:“涼立松風觀石溜,晚尋樵徑扣僧廬?!?/p>
仲并名句,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