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制策高科在,筆硯公馀莫廢功
出自宋代魏野《送馬共之任內(nèi)江縣尉兼主簿》:
驢上吟詩賈島同,同江歸去指江東。
封疆半在猿聲里,道路多穿竹箐中。
想得兩衙長鎖印,應(yīng)過三載不張弓。
重登制策高科在,筆硯公馀莫廢功。
注釋參考
制策
皇帝有事書之于策(竹簡)以問臣下,稱為“制策”。 漢武帝 元光 元年詔賢良,各“受策察問,咸以書對”, 董仲舒 、 公孫弘 等都先后對策。見《漢書·武帝紀(jì)》。后為科舉考試所采用,成為國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 張柬之 進(jìn)士擢第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 永昌 初,勉復(fù)應(yīng)制策。” 宋 蘇軾 《策別七》:“國家取人,有制策,有進(jìn)士,有明經(jīng),有詞科,有任子,有府史雜流?!薄端问贰ぬK軾傳》:“ 軾 始具草,文義粲然。復(fù)對制策,入三等。”
高科
(1).猶凸凹?!俄n非子·有度》:“故繩直而枉木斲,準(zhǔn)夷而高科削?!?陳奇猷 集釋:“《孟子·離婁篇》‘盈科而后進(jìn)’,注:‘科,坎也?!呖?,謂木之凸凹也?!?/p>
(2).科舉高第。 唐 賈島 《送令狐綯相公》詩:“下第能無恧,高科恐有神?!?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自公少時(shí),已擢高科,登顯仕。” 清 戴名世 《<蔡瞻岷文集>序》:“殊不知其人雖登高科,躋膴仕,而不可謂讀書之有成矣。”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度龂尽の褐尽ず箦鷤鳌贰?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shù)用諸兄筆硯?!薄妒勒f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biāo)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hù)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nèi)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jīng)卷鍼綫,應(yīng)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shí)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p>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jì)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fù)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魏野名句,送馬共之任內(nèi)江縣尉兼主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