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取性淡泊,不知味醇醨。
出自唐朝皮日休《奉和添酒中六詠·酒杯》
昔有嵇氏子,龍章而鳳姿。手揮五弦罷,聊復(fù)一樽持。
但取性淡泊,不知味醇醨。茲器不復(fù)見,家家唯玉卮。
注釋參考
淡泊
淡泊 (dànbó) 對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實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蟬賦》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家道清貧 poor 家私產(chǎn)業(yè),仍是祖宗流傳的,甚是淡泊。——《梼杌閑評—明珠緣》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醇醨
亦作“ 醇漓 ”。1.厚酒與薄酒;酒味的厚與薄。 宋 王禹偁 《北樓感事》詩:“樽中有官醖,傾酌任醇醨?!?宋 陸游 《以事至城南書觸目》詩:“百錢且就村場醉,舌本醇醨莫苦分?!?/p>
(2).用以喻教化、風(fēng)俗等的敦厚與澆薄。 唐 孔穎達 《<禮記正義>序》:“夫人上資六氣,下乘四序,賦清濁以醇醨,感陰陽而遷變?!?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如來理教,隨類得解,去圣悠遠,zheng{1-1}法醇醨,任其見解之心,俱獲聞知之悟。” 清 包世臣 《韋君繡詩序》:“下亦歌詠疾苦,有以驗風(fēng)尚醇醨?!?嚴復(fù) 《原強》:“而于一國盛衰強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則尤三致意焉。”
皮日休名句,奉和添酒中六詠·酒杯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