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曾豐《過滕吊秦》:
潯流容派兩江口,中有一城大如斗。
埤堞{剸刂換瓦}抏上藉隍,樓臺(tái)瓦潰泥漫霤。
入言淮海初到時(shí),江獻(xiàn)其清山獻(xiàn)奇。
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遺。
古藤陰下非眠處,肆言成讖終還悟。
末禍休冤黃綬欺,初謀已被儒冠誤。
眉山處喪與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
孰知淮海造三昧,猶與眉山隔一塵。
注釋參考
冤黃
指舊時(shí)用黃紙書寫的冤狀。 清 李漁 《慎鸞交·計(jì)竦》:“把冤黃徧貼將人告,道是男兒不死不相饒?!?/p>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yǎng)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p>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zhǎng)干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曾豐名句,過滕吊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