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近現(xiàn)代葉圣陶《水龍吟·廬山霧》:
廬山霧景難描,影機畫筆都無濟。
晴巒疊翠,倏縈一縷,縞裾輕曳,頓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卻障,忽開半面,分明見、青螺髻。
樓外叢杉挺峙,似迷藏、與人游戲。
近株已隱,遠(yuǎn)株尤顯,霎時更檢替。
變復(fù)多端,無分遠(yuǎn)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霧人,沾衣潤席,夠清涼意。
注釋參考
半面
(1).《后漢書·應(yīng)奉傳》“ 奉 少聰明”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奉 年二十時,嘗詣 彭城 相 袁賀 , 賀 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nèi)開扇出半面視 奉 , 奉 即委去。后數(shù)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后因用以稱瞥見一面。《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唐 錢起 《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shù)年欽盛名。”
(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西游補》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 項羽 ,似怨似怒?!?/p>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金羅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長春殿 ,供事內(nèi)臣進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饌者以此為例?!?/p>
(4).半邊,旁邊。 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戴da{1~1}蓋{1~1}帽的, 胡 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柳青 《銅墻鐵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p>
明見
(1).明白看到;明顯見于?!肚f子·知北游》:“明見無值,辯不若默?!薄妒酚洝垉x列傳》:“夫 趙王 之很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且以大王為可親乎?”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雖唯通用例》:“《禮記·表記篇》:‘唯天子受命於天。’ 鄭 注曰:‘唯當(dāng)為雖?!恕m’‘唯’通用之明見於經(jīng)典者?!?/p>
(2).高明的識見。《老殘游記》第二十回:“ 許大 磕頭,説:‘大老爺明見!開恩!’”
青螺髻
(1).形如青螺的發(fā)髻。 清 趙翼 《綿州刺史劉蔭萱駐藏回蜀遠(yuǎn)寄藏佛一尊賦詩謝》:“珠火眉微分,青螺髻空繚?!?/p>
(2).喻山峰。 唐 皮日休 《太湖詩·縹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宋 蘇軾 《蝶戀花·京口得鄉(xiāng)書》詞:“ 北固山 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明 劉基 《彭澤阻風(fēng)》詩:“兩峰對擁青螺髻,孤月初生白玉鉤?!?/p>
葉圣陶名句,水龍吟·廬山霧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