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寧《偈六十三首》:
人天普集,龍象交參。
大事全彰,云何不顧。
須待提綱舉要,鼓唱玄風。
蔟錦攢花,以為諦當。
都無所益,枉費心機。
奈緣中下之流,無由湊泊。
注釋參考
奈緣
猶怎奈?!端疂G傳》第八一回:“你這一班義士,久聞大名,只是奈緣中間無有好人與你們眾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水滸傳》第四一回:“奈緣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p>
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六等。《書·禹貢》:“﹝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傳:“田第六。”《書·禹貢》:“﹝ 雍州 ﹞厥賦中下。” 孔 傳:“賦第六?!?/p>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經(jīng)·松》:“明不足而黃者,曰黃明松,品惟中下?!?/p>
(3).指中策和下策?!逗鬂h書·烏桓鮮卑傳論》:“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 周 漢 之策,僅得中下?!?明 袁宏道 《感事》詩:“邊防自古無中下,朝論於今有是非?!?/p>
之流
之流 (zhīliú) 同一類的某人或某物 suchlike 往往不是一位貴族,而是一個流浪漢之流的人無由
無由 (wúyóu) 沒有門徑或機會 have no way (of doing sth.) 相見無由湊泊
亦作“ 湊拍 ”。1.凝合;聚合。《景德傳燈錄·慧寂禪師》:“我今分明向汝説圣邊事,且莫將心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六》:“登 玉龍 ,其閣跨瀑布上流,當兩山峽口,乃西支與中支二大距湊拍處?!?李大釗 《Pan……ism之失敗與Democracy之勝利》:“一九一四年世界戰(zhàn)禍之勃發(fā),與夫吾國近來政局之翻覆,雖原因多端,湊泊而成,未可以一概而論?!?/p>
(2).湊合;拼湊。 宋 陸游 《跋呂成尗<和東坡尖義韻雪詩>》:“字字工妙,無牽強湊泊之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何得以一二韻約束為之?既約束,則不得不湊拍;既湊拍,安得有性情哉?” 梁啟超 《讀十月初三日上諭感言》:“實則不過無機的集合,偶然的湊泊,絶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團結(jié)。”
(3).促成;形成?!吨熳诱Z類》卷六三:“物若扶植,種在土中,自然生氣湊泊他。” 清 趙翼 《甌北詩話·蘇東坡詩》:“此等詩雖非 坡公 著意之作,然自然湊泊,觸手生春,亦見其學之富而筆之靈也。” 蔡元培 《美術(shù)與科學的關(guān)系》:“我為什么此時到 湖南 ?為什么今日到這個第一師范學?!@都有各種原因湊泊成功,竟沒有一點自由的。”
(4).附著。《朱子語類》卷四:“人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窮,然非是氣,則雖有是理,而無所湊泊。”
(5).湊巧。《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也是機緣湊泊,適纔 聞人生 庵前閒看時,恰好 靜觀 偶然出來閒步,在門縫里窺看。”
釋道寧名句,偈六十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