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智遇《偈頌二十四首》:
同門出入,未嘗謾你。
諸人茍或粉飾太過,山僧只得掩耳。
注釋參考
諸人
(1).眾人?!俄n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薄读簳@傳》:“ 任昉 嘗得一篇缺簡書,文字零落,歷示諸人,莫能識者。”《紅樓夢》第二九回:“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擺酒唱戲,來請 賈 府諸人?!?/p>
(2).別人。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楊暹 《西游記》第十一出:“諸人怕你吃,恁爺不怕你吃?!?/p>
茍或
假如;如果?!蹲髠鳌ふ压辍罚骸捌埢蛑?,雖憂何害?” 漢 賈誼 《新書·匈奴》:“茍或非天子民,尚豈天子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家姊本無意輒慕君子,而 楊郎 先自發(fā)言,茍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p>
粉飾
粉飾 (fěnshì) 涂飾表面,打扮,裝飾 camouflage;gild 云:“是當(dāng)為河伯婦,”…共粉飾之?!妒酚洝せ袀鳌? 掩蓋實(shí)質(zhì)或失誤 gloss over;slick up 粉飾錯(cuò)誤太過
(1).過分?!都t樓夢》第七五回:“這是他向來的脾氣,孤介太過,我們再扭不過他的?!?許地山 《換巢鸞鳳》:“ 崇阿 也覺得那晚上把女兒申斥得太過,心里也有點(diǎn)憐惜?!?/p>
(2).古代關(guān)于氣運(yùn)變化的用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常則如本氣,變則無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從、逆、淫、鬱、勝、復(fù)、太過、不足之變,其發(fā)皆不同……山崩地震,埃昏時(shí)作,此謂之‘太過’?!?/p>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shí)相訪,山僧或見尋?!?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dú)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清 魏源 《武林紀(jì)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p>
(2).僧人自稱的謙詞?!段鍩魰?huì)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p>
只得
只得 (zhǐdé) 別無選擇,不得不 be obliged to;have to;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我們只得把會(huì)議延期掩耳
(1).捂住耳朵不聽?!蹲髠鳌ふ压荒辍罚骸?荀躒 掩耳而走?!?漢 荀悅 《漢紀(jì)·昭帝紀(jì)》:“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趨走。” 唐 韓愈 《寄盧仝》詩:“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業(yè) 五色云起,諸君謂為慶云,擬賦詩。 劉 獨(dú)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氣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當(dāng)輔之?!娊匝诙?。”
(2).指不聞不問。 清 唐孫華 《哭曹九咸明府》詩之四:“折腰憐傲吏,掩耳作家翁。”
(3).御寒護(hù)耳的用品?!对湔隆ざY部五·春牛經(jīng)式》:“釋策牛人罨耳……寅亥時(shí)為通氣,故揭一邊。子丑時(shí)芒神全戴掩耳,為嚴(yán)凝時(shí)全掩也?!?/p>
釋智遇名句,偈頌二十四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