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炎《謁告成廟》:
玉帛何年會(huì),衣冠此地藏。
物存惟窆石,神變失梅梁。
并海山川盡,逾河道路長(zhǎng)。
六臣陪廟食,千古共烝嘗。
注釋參考
窆石
壙旁石碑。有孔,用以穿繩引棺下穴。 宋 王十朋 《會(huì)稽風(fēng)俗賦》:“ 雷鼓 銅漏, 海梁 窆石?!?清 葉襄 《禹陵》詩(shī):“窆石蟲書古,穹碑鳥篆工?!?清 錢泳 《履園叢話·古跡·窆石》:“ 會(huì)稽 禹廟 ,后坐 鏡湖 ,前對(duì) 宛委山 ,地甚宏敞,而無(wú) 唐 宋 舊碑,惟窆石為最古?!?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shī):“與君同時(shí) 杜拾遺 ,窆石卻在 瀟 湘 湄?!?/p>
神變
神奇變化?!稌x書·文帝紀(jì)》:“奇兵震擊,而 朱異 摧破;神變應(yīng)機(jī),而 全琮 稽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guó)》:“窣堵波中有 如來(lái) 骨舍利,可一升餘,神變之事,難以詳述?!?宋 李綱 《書僧伽事》:“世傳 僧伽 為 觀世音 大士化身,其神變示現(xiàn),載於傳説,著於耳目,不可勝紀(jì)。”《明史·葉百巨傳》:“主上痛懲其弊,故制不宥之刑,權(quán)神變之法,使人知懼而莫測(cè)其端也?!?/p>
梅梁
(1).指 會(huì)稽 (今 浙江 紹興 ) 廟原 的大梁。《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 夏 禹廟 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葉?!?唐 徐浩 《謁禹廟》詩(shī):“梅梁今不壞,松祏古仍留。” 宋 晁補(bǔ)之 《酬李唐臣贈(zèng)山水短軸》詩(shī):“曷不南游觀 禹穴 ,梅梁鏁澀萍滿皮,神物變化當(dāng)若斯。”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梅梁》:“ 禹廟 梅梁,為詞林典故,由來(lái)久矣。余甚疑之,意以為梅樹屈曲,豈能為棟梁乎……偶閲《説文》‘梅’字注曰:‘楠也,莫杯切?!酥肆菏情疽?。”
(2).泛指宮殿的大梁。 唐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詩(shī):“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zhuǎn)出梅梁?!?/p>
王炎名句,謁告成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羽禾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