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和陶怨詩示龐鄧》:
當歡有余樂,在戚亦頹然。
淵明得此理,安處故有年。
嗟我與先生,所賦良奇偏。
人間少宜適,惟有歸耘田。
我昔墮軒冕,毫厘真市廛。
困來臥重裀,憂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遷。
風雨睡不知,黃葉滿枕前。
寧當出怨句,慘慘如孤煙。
但恨不早悟,猶推淵明賢。
注釋參考
重裀
見“ 重茵 ”。
憂愧
憂傷或憂慮而且羞愧。 晉 陸機 《謝平原內(nèi)史表》:“遭國顛沛,無節(jié)可紀。雖蒙曠盪,臣獨何顏!俛首頓膝,憂愧若厲?!?唐 白居易 《適意》詩:“自從返田畝,頓覺無憂愧?!?冰心 《寄小讀者》二:“有時讀書至夜深,再看見有鼠子出來,我總覺得憂愧,幾乎要避開。”
蘇軾名句,和陶怨詩示龐鄧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