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識韓荊州,不敏懷愧赧
出自宋代李處權《右司公致書顯上人并遺楮衾詩以贊之併簡都公》:
緇徒中有人,籍甚初與顯。
是非不掛口,好惡不入眼。
終日但怡怡,言行無可揀。
外相示枯槁,風味殊不淺。
初公如鶴長,昂藏誰得管。
今秋忽坐脫,山立不少偃。
顯公方晏如,隨緣自舒卷。
平生三事衲,夏燠冬不暖。
大雅右司公,國器乃瑚璉。
頗敦方外契,淵明亦親遠。
道術久相忘,書來敘繾綣。
一被直千金,溪簾凈冰繭。
邀我置香茗,撫玩不忍展。
而我在家僧,業(yè)習盡鉏剗。
琴書不療饑,拙生良可莞。
未識韓荊州,不敏懷愧赧。
向來袖漫刺,到門不及款。
音問復后時,當蒙貸疏懶。
公如驥騰驤,我類鱉跛蹇。
出處固不同,投合悵已晚。
明年壑源春,驅(qū)車望云巘。
載醪問奇字,從公定忘返。
注釋參考
識韓
猶識 荊 。 宋 洪適 《與交代沉正言啟》:“久馳慕 藺 之誠,尚阻識 韓 之愿?!?明 鹿善繼 《與紀萬石書》:“不肖即投林息影,未遂識 韓 ,而脈脈之思,久飛越盈盈之水矣?!?清 黃景仁 《贈白下周幔亭》詩:“識 韓 未遂失交臂,遇合豈有神物監(jiān)?”參見“ 識荊 ”。
荊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 、 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后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xiàn)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zhèn)。 明 清 置府,后廢?!稌び碡暋罚骸?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眳㈤啞蹲x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tǒng)志》卷三四四。
(2).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 。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后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愿識荊州,為日久矣!”參見“ 識荊 ”。
不敏
不敏 (bùmǐn) 不聰明,不明事理 unwise;unintelligent;nonsensitive;unalive;slow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睹献印ち夯萃跎稀?h3>懷愧心中慚愧。 三國 魏 曹丕 《又與吳質(zhì)書》:“從我游處,獨不及門,瓶罄罍恥,能無懷愧?!?晉 陶潛 《勸農(nóng)》詩:“儋石不儲,飢寒交至。顧余儔列,能不懷愧?!?/p>
李處權名句,右司公致書顯上人并遺楮衾詩以贊之併簡都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