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楊萬里《送別呂令圣與》:
一門三相千子孫,后有公家前諸袁。
有治國(guó)譜無縣譜,種愛在堂銘在門。
誰能不徼鬻爵恩,民乃不識(shí)田畝錢。
姓名墮在諸公口,去去云霄穩(wěn)著鞭。
三年為寮無間然,公行何得攙吾先。
取別當(dāng)愁今更喜,定知同醉西湖蓮。
注釋參考
能不
(1).猶言而不?!对?shī)·衛(wèi)風(fēng)·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吧铣娜菖c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鬻爵
(1).出賣爵位。 宋 戴埴 《鼠璞》卷上:“余謂今之弊非鬻爵也,鬻官也。鬻爵所鬻者虛,利歸於上,鬻官所鬻者實(shí),利歸於下。”
(2).指出賣官職。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賣爵》:“朝廷賣官,曰鬻爵?!?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般的官府均以貪贓枉法為能,在上的鬻爵收賄,在下的刮骨抽筋?!俟傧嘈l(wèi)’,讓你受苦的民間硬是呼天無路,吁地?zé)o門?!?/p>
不識(shí)
(1).不知道,不認(rèn)識(shí)?!对?shī)·大雅·皇矣》:“不識(shí)不知,順帝之則?!?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shí)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shí)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shí)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shí)羞?!?/p>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shí)?!?鄭玄 注:“識(shí),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dāng)報(bào)甲,見乙,誠(chéng)以為甲而殺之者?!?/p>
田畝
田畝 (tiánmǔ) 田地的總稱 field楊萬里名句,送別呂令圣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