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孟堅(jiān)《送放生池碑》:
維書號心畫,於以觀厥德。
堂堂太師顏,忠義挺不屈。
怒張鐵柱立,凜若罵蔡賊。
蠶頭而蠆尾,屋漏而壁拆。
豈事筆端求,要自心胸出。
心源儻匪正,馬謾按圖索。
君侯冰玉清,一點(diǎn)塵不入。
擺脫世緣盡,四壁無良物。
源清流應(yīng)隨,心同寧異跡。
前年鎮(zhèn)霅城,清風(fēng)貪者格。
人言政化明,如仕唐大歷。
人言八法具,儼是浯溪刻。
卑棲小李掾,松茂悅見柏。
甚欲事灑掃,筆硯供洗滌。
官身類匏系,唯向清夢覿。
手搨魯池碑,潢謄寄遠(yuǎn)驛。
既異裹苞苴,抑匪徒掛壁。
舉目見顏公,英氣聳辟易。
又若小子動,祗莊常侍側(cè)。
注釋參考
堂堂
堂堂 (tángtáng) 形容盛大 grand;magnificent;stately;great 人獅驚岳岳,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齊景公]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形容容貌莊嚴(yán)大方 dignified 儀表堂堂 形容志氣宏大 have high aspirations and holdness of vision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diǎn)困難嗎? 陣式或氣勢很大 imposing;formidable 堂堂的軍樂隊(duì)走過去了太師
太師 (tàishī) 官名,西周置,為輔弼國君之臣,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shí)際的職權(quán)。后又指太子太師,即輔導(dǎo)太子之官 Grand Tutor忠義
忠義 (zhōngyì) 忠心和義氣 loyal and righteous 忠義之士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 表彰忠義不屈
(1).不屈折。猶言不卑下?!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爸烈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楊伯峻 注:“雖能委曲,而不屈折。” 宋 曾鞏 《夫人周氏墓志銘》:“有詩七百篇,其文靜而正,柔而不屈,約於言而謹(jǐn)於禮者也?!?/p>
(2).不順從;不屈服。《后漢書·郭太傳》:“﹝ 孟敏 ﹞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乃縛 嵩 于庭而掠之?dāng)?shù)百, 嵩 不屈。”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張夫子》:“ 明 監(jiān)軍 張公春 ,於 大凌河 被擒,見 太宗 不屈?!?陳登科 《活人塘》五:“你們要記住,堅(jiān)決勇敢,頑強(qiáng)不屈,切不能驕傲大意。”
不竭;不盡?!独献印罚骸疤摱磺?,動而愈出?!?王弼 注:“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荀子·王制》:“使國家足用而財(cái)物不屈,虞師之事也。”
趙孟堅(jiān)名句,送放生池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