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同《送無演歸成都》:
曾讀契嵩輔教編,浮屠氏有不可忽。
后于京師識(shí)懷璉,彼上人者尤奇掘。
余嘗從容問其友,璉復(fù)為余道民訥。
是三大士才過人,所畜豈肯吾儒屈。
文章汪洋道義富,不止區(qū)區(qū)事其佛。
余思此等更誰似,蜀有人焉頗超越。
成都敏行字無演,所謂萬星中一月。
想嵩璉訥見須避,不爾往往被呵咄。
通禪曉律兩無礙,前會(huì)定預(yù)耆阇崛。
群經(jīng)列史固汗漫,獨(dú)泛其深仍出沒。
外之所精者書畫,不問不語常若吃。
計(jì)其夏臘殊未幾,在大眾中誠突兀。
余守陵陽至窮陋,雨浸一春泥汩汩。
英磎磽磝磴道嶮,行客欷歔上崷崒。
無演沖冒獨(dú)不顧,來款余門手持謁。
呼之使前見已喜,相貌圓滿藏神骨。
清譚坐久愈飄灑,頓遣塵襟落如拂。
新詩古文覽嘉貺,氣格俊健凌霜鶻。
觀其袞袞出論議,收斂便可與簪笏。
試將邀之使從仕,笑指此頂安更發(fā)。
日招與語自無厭,何乃告去苦倉卒。
西城曉日照高嶺,倒搭乾陀入深樾。
師歸常宜見嘉佑,此老心中已無物。
好音相與頻寄惠,余在空山正伊郁。
注釋參考
好音
(1).悅耳的聲音?!对姟旐灐ゃ罚骸笆澄疑|l,懷我好音。” 漢 禰衡 《鸚鵡賦》:“采采麗容,咬咬好音?!?唐 杜甫 《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詩:“惟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p>
(2).也特指樂聲。 清 李漁 《風(fēng)箏誤·囑鷂》:“新詩為我逗琴心,更仗新詩索好音?!?/p>
(3).猶言好消息?!对姟u風(fēng)·匪風(fēng)》:“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zèng)陸機(jī)》詩:“子其超矣,實(shí)慰我心。發(fā)言為詩,俟望好音?!?唐 杜牧 《為人題贈(zèng)》詩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當(dāng)重謝?!?葉圣陶 《城中·前途》:“不勝盼禱,跂望好音。”
喜愛音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 趙王 好音,請(qǐng)奏瑟?!?漢 馬融 《長笛賦》序:“ 融 既博覽典雅,精核數(shù)術(shù),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相與
相與 (xiāngyǔ) 副詞。表示同時(shí)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together;deal with sb.;get along with sb.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fā)也?!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因相與言?!濉?梁啟超《譚嗣同傳》寄惠
(1).遺留的恩惠。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先王討 蔡 、實(shí)取 沔 、 蘄 、 安 、 黃 ,寄惠未亡。”
(2).寄贈(zèng),惠寄。 宋 蘇軾 《與蔡景繁書》:“特承寄惠寄篇,伏讀驚聳?!?/p>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yīng)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云光杳,空山劍氣深。” 李大釗 《警gao{1~1}全{1*1}國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p>
伊郁
(1).憂憤郁結(jié)?!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感乎溽暑之伊鬱,而慮性命之所平?!?李善 注:“伊鬱,煩熱貌?!?呂向 注:“溽暑伊鬱,氣不通也……伊鬱,不通而憂乎?!?唐 馬總 《意林·正論》:“見信之臣,囊括守祿;疏遠(yuǎn)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于上,智士伊鬱于下?!?宋 蘇軾 《答程全父推官書》之二:“僕焚毀筆硯已五年,尚寄味此學(xué),隨行有《陶淵明集》,陶寫伊鬱,正賴此耳?!薄睹魇贰ね醯峦陚鳌罚骸暗缆沸鷤?,謂中宮役使僅數(shù)人,伊鬱致疾,阽危弗自保?!?/p>
(2).聚而不散貌。 金 黨懷英 《雪中》詩之三:“濕薪燒枯棘,距刺相拏撐。濃煙久伊鬱,微焰方晶熒?!?/p>
文同名句,送無演歸成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