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吟誦起您寄來的哀悼亡友的兩首絕句,使我心中無限感慨寫下這首短歌。
我徒然驚嘆世上的老朋友越來越少,只覺得文集中的祭文越來越多。
芳林中的新葉不斷催換著舊葉,流水里前波總是讓位給后波。
從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為亡友流盡眼淚又將如何?
注釋
祭文:表示哀悼或禱祝的文章。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問答
問:《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的作者是誰?
答: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的作者是劉禹錫
問: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是唐代的作品
問: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出自 唐代劉禹錫的《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問: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的下一句是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問:出自劉禹錫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禹錫名句大全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賞析
首聯(lián),寫即指讀了白居易寄來的兩首絕句,後有感于友朋之離世,亦作詩抒發(fā)感慨。
頷聯(lián),寫到友人一一離開人間,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對于友人去世之傷痛無奈之情,自己的孤獨之感溢于言表。
頸聯(lián)乃千古名句,亦最能體現(xiàn)劉禹錫的哲學(xué)思想。本義指春天里,茂盛的樹林新長出的葉子,催換著老葉、舊葉;江河中,奔騰的流水前面的退讓給后起的波浪。這里“陳葉”、“前波”可指微之、敦詩、晦叔等已經(jīng)去世的好友,也可指舊事物。“新葉”、“後波”可指“晚輩”亦可指新事物。這一聯(lián)我以為,至少包含了這些哲學(xué)思想:
1.新事物的產(chǎn)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概莫能外。體現(xiàn)了劉禹錫能夠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發(fā)展是必然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2.既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人們就要順應(yīng)、利用規(guī)律。人不能創(chuàng)造規(guī)律也不能消滅規(guī)律。劉禹錫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許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應(yīng)該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沒有陳葉就不會有新葉,沒有前波亦不會有后波,新舊事物不是絕然對立的,不是毫無關(guān)系的。新事物中包含了舊事物中的優(yōu)秀成分,舊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證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也見劉禹錫已經(jīng)既有辯證思想,暗合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體現(xiàn)了這一規(guī)律。
4.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劉禹錫在認清上述規(guī)律后,體現(xiàn)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觀。
- 我輩小年端午給假蒲酒奉親這外日游村田間致香羅細葛端陽節(jié),絳帳青衿少小詩。曩以彈丸俘晉孽,今于筒黍吊湘累。千年感舊慵開卷,一酌銷憂強把卮。蒲酒少年供母后,村南村北恣游嬉。
- 寄曾運使知名必曹劉,乃可暗中索。無聞若我遭,過眼誰復(fù)憶。如何十年后,姓名猶見識。當(dāng)時所陳詩,亦復(fù)能道說。豈我能致然,先生自為德。維時歲云莫,歸路千山隔。見公不三四,身已限南北。迨茲去無由,乃悔來卒迫。況今落蠻夷,公且天咫尺。猶擬信州船,看竹茶山宅。
- 峽路清猿啼不住,白水下來新。八月莫為客,夜長愁殺人。
- 四言欲調(diào)無箏,欲撫無琴。赤口白舌,何以寫心。詠歌不足,絲竹勝肉。漸近自然,難傳衷曲。如春在花,如鹽在水。如無卻有,悒悒莫解。繭中有腎,化蛾能飛。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 偈十首玉人深睡澄潭妙,石漢眼開花岳笑。不是今朝新發(fā)悟,三生大定了知少。
- 生查子·獨游西巖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
- 祁門界辛苦營花圃,他鄉(xiāng)過一春。馬兼人并老,仆笑主何貧。尚憶桃符改,俄驚麥飯新。吾州才入望,山色碧無塵。
- 送汪莊仲赴江東倉幕強仲荊門簽判外氏蒙恩厚,文昌獨我知。居慙酷似舅,喜有寧馨兒。遇事行方便,褆身謹護持。公余定多暇,黃卷有余師。
- 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亂點瓊葩艷艷明,半粘殘雪不勝清。春風(fēng)十里梅花路,拄杖尋詩獨自行。
- 游中巖晴煙如春尤覺林壑之勝也晴嵐暖翠中巖寺,十二年間得再游。三筍龕深香不散,萬松山擁霧人收。鷲峰付囑雖常住,雁蕩經(jīng)行豈易求。欲識老師真面目,白云深處澗泉流。
- 10小黃歷險記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