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問答
問:《鷓鴣天》的作者是誰?
答:鷓鴣天的作者是晏幾道
問:鷓鴣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鷓鴣天是宋代的作品
問:鷓鴣天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 出自 宋代晏幾道的《鷓鴣天》
問: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 的下一句是 云隨碧玉歌聲轉,雪繞紅瓊舞袖回。
問:出自晏幾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晏幾道名句大全
鷓鴣天賞析
詞的上片寫當年在斗雞池邊征歌逐舞、飲酒賦詩的盛況 。首兩句寫晝夜相繼的游賞歡宴。酒闌之后,興猶未盡,還在歌女的紈扇上題遍綺麗的新詩,可以想見詞人的情意氣 。這兩句用淡墨淺染,略點宴樂,然后用濃墨重彩鉤勒?!霸齐S”兩句寫的是天上的云,也像隨著碧玉的歌聲而飄轉;紅瓊的舞袖回旋,仿佛裹著一身飛雪 ?!氨逃瘛薄ⅰ凹t瓊 ”,是歌兒舞女的代稱 。本詞中所指的或許是小晏最眷戀的小蓮?!缎∩皆~》中尚有一首《鷓鴣天》,特為小蓮而作,亦有“云隨綠水歌聲轉,雪繞紅綃舞袖垂”之句,語意與本詞相仿。小晏寫歌聲高亢 ,不說“響遏行云”,而是易“遏”為“隨”為“轉”,賦予歌聲更大的感染力,可謂點鐵成金;寫舞態(tài)婆娑,如流風回雪,亦極生動形象。活色生香,酣歌暢舞,可知小晏此時之樂,自不免要紈扇題詩了。近世論者,嘗舉此聯(lián)與大晏的“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相比,認為兩聯(lián)意同而小晏造語尤勝。
過片三句,點明詞旨為懷舊。詞人追懷往事,不禁淚下沾衣。最令人痛苦莫過于兩人象各向東西分流的水那樣,再也不能會合在一起了。可能此時小蓮也不知去向了。詞人發(fā)出了深沉的嘆息 :“回頭滿眼凄涼事,秋月春風豈得知 !”依舊是那皎潔的秋月,依舊是那溫煦的春風,但那個人兒早已不在眼前了,連同她清越的歌聲,連同她妙曼的舞態(tài),所留下的只是滿眼凄涼 ?!扒镌麓猴L”四字 ,包涵了無限的哀思?!柏M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詞人絕望之語,屬反詰用法。
- 韓康公挽詞三首閥閱元高世,功名自發(fā)身。堂堂揖真相,矯矯出稠人。許國心先定,輕財物自親。傳經比韋氏,世世得良臣。耆年時一二,新第闕西南。好客心終在,忘懷日縱談。規(guī)模人共記,風味我猶諳。誰是羊曇首,回車意不堪。師曠聞弦日,相如作賦年。雖慚眾人后,貪值主文賢。北道初聞召,南江正遠遷。平生闕親近,遺恨屬新阡。
- 送僧春云情既高,片段飛虛碧。去留機未消,今古望還積。澄澄天影回,杳杳地形直。別夜共相思,誰棲此泉石。
- 歸美堂妙齡通籍金閨里,三媺垂輝分鼎趾。君恩至重論報難,炯炯臣心罄歸美。太山深根蟠厚地,嵩華連鰲隆國址。黃河一曲一千里,初自昆侖薦繁祉。龍馬負出卜世圖,王敷萬葉春有余。走問南箕天永久,莫計后天難老壽。中和賡入頌聲中,明堂布政知無窮。當時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華封。
- 詠蟬 / 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那堪)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 答梅圣俞問隱圣俞一幅書,間我小隱居。小隱詎有異,筑室數畝馀。巖壑不峻崒,田園非美腴。所欲近丘墓,歲時來掃除。先人夢讀史,尊道本圣徒。絕筆于此詩,子孫無忽諸??淌弥刑?,且使過者趨。題榜為服訓,義取銘盤盂。后嶺雙松亭,徑術何逶迂。下臨富春渚,萬象生有無。東偏作草舍,可以施琴壺。門前碧塘水,萬本栽荷蕖。風來觸香氣,長著人衣裾。澄水泱泱流,黍稻可勿枯。柔桑及美果,種廣莫記株。澗草不識名,野禽多異呼。坐此易歲晏,自與人世疏。在昔東陵侯,瓜垅猶親鋤。楊惲謝九列,種豆南山隅。余嘗有此志,來者安敢誣。誅茅實綁本,解組當后圖。是時考槃賦,從我者誰歟。近來傅越石,趣尚若不殊。儻聞丘樊往,不顧升斗儲。如君美才具,日月升云衢。安敢預招挽,粗自陳其愚。
- 獻池州牧池陽今日似漁陽,大變兇年作小康。江路靜來通客貨,郡城安后絕戎裝。分開野色收新麥,驚斷鶯聲摘嫩桑。縱有逋民歸未得,遠聞仁政旋還鄉(xiāng)。
- 山閣晚秋山亭秋色滿,巖牖涼風度。疏蘭尚染煙,殘菊猶承露。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樹。歷覽情無極,咫尺輪光暮。
- 江行五絕清明村落自相過,小婦簪花分外多。更待山頭明月上,相招去踏竹枝歌。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木石形骸,冰雪肝膽。一點妙難名,十方機未感。寒林搖落兮誰捋老虎之須,滄海潮乾兮誰探老驪之頷。
- 念奴嬌·斷虹霽雨標簽:寫雨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陀袑O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