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囱嘌?,送歸妾。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翻譯和注釋
譯文
聽著綠樹蔭里鵜鴂叫得凄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fā)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guān)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wèi)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jīng)百戰(zhàn),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注釋
題下自注:“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鵜鴂,指伯勞。
鷓鴣:鳴聲凄切,如說“行不得也哥哥”。
杜鵑:其聲哀婉,如說“不如歸去”。
未抵:比不上。
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長門”句:用陳皇后失寵事。
將軍:引用漢武帝時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別蘇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事。
如許恨:像上面的許多恨。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問答
問:《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的作者是誰?
答: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是宋代的作品
問: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別茂嘉十二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別茂嘉十二弟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問:別茂嘉十二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別茂嘉十二弟 的下一句是 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注》綠樹聽鵜鴂。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賞析
這首詞的內(nèi)容和作法與一般的詞不同,其內(nèi)容方面幾乎完全與對茂嘉的送行無關(guān),而專門羅列古代的“別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層的常規(guī),事例連貫上下片,不在分片處分層。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時胸中郁積事多,有觸而發(fā),非特定題目所能限制,故同類事件紛至涌集,而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
詞的開頭幾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辈捎昧伺d與賦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說它是“賦”,因為它寫送別茂嘉,是在春去夏來的時候,可以同時聽到三種鳥聲,是寫實。鵜鴂,一說是杜鵑,一說是伯勞,辛棄疾取伯勞之說;說它是“興”,因為它借聞鳥聲以興起良時喪失、美人遲暮之感。伯勞在夏至前后出鳴,故暗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以興下文“苦恨”句。鷓鴣鳴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傳說為蜀王望帝失國后魂魄所化,常悲鳴出血,聲像“不如歸去”。詞同時用這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感氣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著“算未抵、人間離別”一句,是上下文轉(zhuǎn)接的關(guān)鍵。
它把“離別”和啼鳥的悲鳴作一比較,以抑揚的手法承上啟下,為下文出的“別恨”作了鋪墊?!榜R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兩句,有人認為寫的是兩事:其一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于離開漢宮的事;其二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也有認為只寫一事的,謂王昭君自冷宮出而辭別漢闕。今從多數(shù)注釋本作兩件事看,“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衛(wèi)莊公之妻莊姜,“美而無子”,莊公妾戴媯生子完,莊公死后,完繼立為君。州吁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衛(wèi)國?!对娊?jīng)·邶風》的《燕燕》詩,相傳即為莊姜送別戴媯而作。“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引用了漢代另一個典故。漢李陵抗擊匈奴,力戰(zhàn)援絕,勢窮投降,敗其家聲;他的友人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節(jié)不屈。后來蘇武得到歸漢機會,李陵送他有“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之語;又世傳李陵《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長當從此別”等句?!耙姿捠捨黠L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寫戰(zhàn)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傳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荊軻臨行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币陨线@些事都和遠適異國、不得生還,以及身受幽禁或國破家亡之事有關(guān),都是極悲痛的“別恨”。這些故事,寫在與堂弟的一首送別詞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當時沉重、悲壯之情。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边@又是承上啟下的兩句。句中說啼鳥只解春歸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間的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隨啼聲眼中滴出的不是淚而是血了。為下句轉(zhuǎn)入送別正題作了省力的鋪墊。“誰共我,醉明月?”承上面兩句轉(zhuǎn)接機勢,迅速地歸結(jié)到送別茂嘉的事,點破題目,結(jié)束全詞,把上面大片凌空馳騁的想象和描寫,一下子收攏到題中來,有此兩句,詞便沒有脫離本題,只是顯得善于大處落墨、別開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棄疾不愧為宋代一代文豪!
辛棄疾的這首詞,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氣氛強烈外,還得力于它的音節(jié)。它押入聲的曷、黠、屑、葉等韻,在“切響”與“促節(jié)”中有很強的摩擦力量,聲如裂帛,聲情并至。古人對此詞推崇備至。
- 黃幾道哀挽風流正始久無聲,頗復因公到后生。千里族人分俸祿,百年鄉(xiāng)黨守題評。青云脫屣烏臺峻,白首含香畫省清。但得將軍桃李在,寧須公相寫銘旌。
- 惠莊道中山雨夜塵息,林霜晨氣清?;某怯喙拍?,破冢有新耕。風俗通秦壤,川原抱洛京。憑高時駐馬,指點問山名。
- 御樓青壇帝籍,在國之東。薦籩執(zhí)耜,率禮和容。鳴芝回對,瑞氣凝空。萬方瞻仰,百順來同。
- 再別陳建州因以抒意北闕多年作侍臣,一枝煙雨憶南閩。留連五鼓趨丹禁,健羨雙旌擁書輪。離畔菊荒環(huán)堵宅,山中鶴怨未歸人。州民剌字空漫滅,目斷東方千騎塵。
- 瑞香花生處多應散紫芝,清香端的與梅期。梅花剛被人描畫,卻是清香人不知。
- 禪人寫真求贊野水秋自瘦,枯山春復肥。胡床放得穩(wěn),默默坐亡機。電流柄拂,云入田衣。位分偏正兮,道出離微。
- 望茅山六言三首羽衣藥叟歡迎,手執(zhí)蘭花共行。從此十年不調(diào),可能久視長生。
-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時。老人平旦出,自問欲何之。不是尋醫(yī)藥,非干送別離。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續(xù)借桃花馬,催迎楊柳姬。只愁張錄事,罰我怪來遲。
- 望江南(秋日即景)梧桐子,看到月西樓。醋釅橙黃分蟹殼,麝香荷葉剝雞頭。人在御街游。
- 新辟小園西戍歸來鬢已霜,生兒又過乃翁長。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學廢僅能書姓字,客來嬾復倒衣裳。山園寂寂春將晚,酷愛幽花似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