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南山
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優(yōu)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畀我尸賓,壽考萬年。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從以骍牡,享于祖考。執(zhí)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翻譯和注釋
譯文
終南山山勢綿延不斷,這里是大禹所辟地盤。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齊,后代子孫們在此墾田。劃分地界又開掘溝渠,田隴縱橫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陰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墜落紛紛揚揚。再加上細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豐沛足量,滋潤大地并沾溉四方,讓我們莊稼蓬勃生長。
田地的疆界齊齊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壯茂盛。子孫們?nèi)缃瘾@得豐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煞瞰I神尸款待賓朋,愿神靈保佑賜我長生。
大田中間有居住房屋,田埂邊長著瓜果菜蔬。削皮切塊腌漬成咸菜,去奉獻給偉大的先祖。他們的后代福壽無疆,都是依賴上天的賜福。
祭壇上滿杯清酒傾倒,再供奉公牛色紅如棗,先祖靈前將祭品獻好。操起綴有金鈴的鸞刀,剝開犧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鮮血和脂膏。
于是進行冬祭獻祭品,它們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儀式莊重而有條不紊,列祖列宗們駕臨徜徉。愿神靈賜以宏福無量,子孫們享福萬壽無疆。
注釋
信(shēn):即“伸”,延伸。南山:即終南山,在陜西西安南。
維:是。禹:大禹。甸:治理。
畇(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經(jīng)墾辟后的平展整齊貌。原隰(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廣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濕之地。
曾孫:后代子孫。朱熹《詩集傳》:“曾,重也。自曾祖以至無窮,皆得稱之也。”相當于《小雅·楚茨》中所稱“孝孫”,故又作為主祭者之代稱。田:墾治田地。
疆:田界,此處用作動詞,劃田界。理:田中的溝隴,此處亦用作動詞。疆指劃定大的田界,理則細分其地畝。
南東:用作動詞,指將田隴開辟成南北向或東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稜栄拧め屘臁罚骸岸簧咸?。”同云:天空布滿陰云,渾然一色。
雨(yù)雪:下雪,“雨”作動詞,降落。雰(fēn)雰:紛紛。
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優(yōu):充足。渥(wò):濕潤。
沾:沾濕。
埸(yì):田界。翼翼:整齊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穡:收獲莊稼。
畀(bì):給予。
廬:草廬,房屋。一說“蘆”之假借,即蘆菔,今稱蘿卜。
菹(zū):腌菜。
皇祖:先祖之美稱。
祜(hù):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時用。
骍(xīng):赤黃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獸,此指公牛。
鸞刀:帶鈴的刀。
膋(liáo):脂膏,此指牛油。
烝(zhēng):冬祭。享:祭獻,上供?;蛞詾椤盁A”,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bì):濃香。
信南山問答
問:《信南山》的作者是誰?
答:信南山的作者是佚名
問:信南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信南山是先秦的作品
問:信南山是什么體裁?
答:詩經(jīng)·小雅·谷風之什
問: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出自 先秦佚名的《信南山》
問: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信彼南山,維禹甸之 的下一句是 畇畇原隰,曾孫田之。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信南山賞析
此詩首章寫開疆拓土,開篇言:“信彼南山,維禹甸之。”詩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區(qū)。在詩人看來,這畿內(nèi)的大片土地就是當年大禹治水時開辟出來的。毛傳訓“甸”為治,而鄭箋則落實為:“禹治而丘甸之?!薄扒鸬椤奔粗柑锏貏澐种械膬蓚€等級?!吨芏Y·地官·小司徒》云:“乃經(jīng)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币蚨嵐{等于坐實井田制起源于夏代??资璩朽嵐{之說,謂“是則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里之法也”,“是則丘甸之法,禹之所為”。盡管有的學者認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調(diào)法,虞夏之制未有聞焉”(孔疏引孫毓說),但鄭、孔之說也不無參考意義。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睹献印る墓稀吩疲骸胺蛉收刈越?jīng)界始。經(jīng)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jīng)界。經(jīng)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笨梢姽湃藢?jīng)理田界是非常重視的。毛傳釋此詩云:“疆,畫經(jīng)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學者解釋得更為具體,如王安石說:“疆者,為之大界;理者,衡從(橫縱)其溝涂?!保ā秴问霞役幼x詩記》引)呂氏又引長樂劉氏說云:“疆謂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經(jīng)界之也。理謂有遂、有溝、有洫、有澮、有川,以疏導之也?!眲⑹现f當是依據(jù)《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這里所謂“南東其畝”也與井田制有關(guān)。此句指順應地形、水勢而治田,南指其田隴為南北向者,東則為東西向者,此即《齊風·南山》所云“衡從其畝”。鄭箋釋曰:“‘衡’即訓為橫。韓詩云:東西耕曰‘橫’。‘從’……韓詩作‘由’,云:南北耕曰‘由’?!薄蹲髠鳌こ晒辍份d:晉郤克伐齊,齊頃公使上卿國佐求和于晉營,晉人要求“使齊之封內(nèi)盡東其畝”,也就是使齊國的隴畝全部改為東西向,這樣晉國一旦向齊國進兵,就可長驅(qū)直入。國佐回答晉人說:“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裎嶙咏碇T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國佐引此篇為據(jù),說明先王當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據(jù)不同的地勢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東西向的田隴,如今晉國為了軍事上的便利而強令齊國改變田隴的走向,是違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見諸其他典籍,但情節(jié)上有些出入。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云:“晉文公伐衛(wèi),東其畝。”《呂氏春秋·簡選)云:“晉文公東衛(wèi)之畝?!惫粢晒晔略疲骸斑@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種證明。因為畝道系以國都為中心,故有南北縱走與東西橫貫的兩種大道。南北縱走的是南畝,東西橫貫的就是東畝?!对姟飞纤f的‘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就是這個事實?!@些資料好像與井田制并無直接關(guān)系,而其實它們正是絕好的證明?!保ā妒袝す糯芯康淖晕遗u》)
第二章寫風調(diào)雨順。天上彤云密布,瑞雪紛紛,加之小雨如酥,潤澤大地,五谷豐登。
第三章寫酒食祭祖。地界整齊,莊稼茂盛,曾孫收獲,釀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賓客,靜享清福,萬壽無疆。
第四章寫瓜菹獻祭。田中有廬,地畔種瓜,剝削干凈,腌漬上供,敬獻先祖。曾孫長命百歲,都是受上天佑護。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廬”,說者也以為與井田有關(guān)。《呂氏家塾讀詩記》引邱氏說云:“公田百畝內(nèi),除二十畝為八家治田之廬?!庇忠显唬骸熬虐佼€,其中為公田,八家每家廬舍二畝半?!卑础睹献印す珜O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榖梁傳·宣公十五年》稱:“古者三百步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范寧注:“此除公田八十畝,余八百二十畝。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畝。除二十畝,家合二畝半為廬舍”,“八家共居”?!俄n詩外傳》載:“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為一井。……八家為鄰,家得百畝。余夫各得二十五畝。家為公田十畝,余二十畝共為廬舍,各得二畝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親而相好?!对姟吩唬骸刑镉袕],疆埸有瓜?!币陨现T說大同小異,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廬舍二十畝。說詩者多從其說,但箋疏別有所解。鄭箋云:“中田,田中也。農(nóng)人作廬焉以便其田事?!笨资柙疲骸肮耪哒诙家?,田于外野,農(nóng)時則出而就田,須有廬舍,于田中種谷,于畔上種瓜,所以便地也?!卑垂{疏之說,田中的廬舍成了農(nóng)民在地里干活時的臨時住所了。到了郭沫若,干脆推翻舊說,以為廬與瓜為對文,廬也當為植物,故廬為蘆之假借,正如“南山有臺,北山有萊”,“七月食瓜,八月斷壺”,臺、萊、瓜、壺均為植物一樣。郭氏別出心裁,也可聊備一說(參見《由周代農(nóng)事詩論到周代社會》)。
第五章寫清酒犧牲。先以清酒祭獻,繼之以紅色雄牛作牲,一并敬獻先祖享受。曾孫作為主祭之人,手執(zhí)帶鸞鈴之刀,剝開皮毛,取出血脂,干干凈凈敬獻先祖。
第六章寫祭典禮成。冬祭進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報子孫大福大貴,萬壽無疆。
- 和竟陵王游仙詩夭矯乘絳仙。螭衣方陸離。玉鑾隱云霧。溶溶紛上馳?,幣_風不息。赤水正漣漪。崢嶸玄圃上。聊攀瓊樹枝。
- 九曲櫂歌十首山下于今幾代孫,當時簫鼓寂無聞。丹爐復爾生春草,玉女峰前空白云。
- 病中九首間或擊強非果弱,未嘗束濕自然嚴。起惟吏畏三風訓,先為民蠲再榷鹽。時與青油賓唯諾,尤于白屋士勞謙。懸知鈴閣清如水,瓜李雖微亦遠嫌。
- 夜招周協(xié)律兼答所贈滿眼雖多客,開眉復向誰?少年非我伴,秋夜與君期。落魄俱耽酒,殷勤共愛詩。相憐別有意,彼此老無兒。
- 念奴嬌(和人)陽關(guān)西路,看垂楊客舍,嫩浮波縠。寶馬嘶風人漸遠,隱隱歌聲戛玉。踏遍春山,歸來高臥,笑濯滄浪足。孤鴻天際,斷霞搖曳心目。香露飛入壺中,仙家九醞,釀百花醽醁。一朵巫陽休悵望,且看家山眉綠。歌罷風生,舞馀花顫,鳳髓飄紅燭?,幣_月冷,夜歸斗掛銀屋。
- 送不浮赴沿江制參二首瓶中儲粟苦無多,百口張頤劇雁鵝。王粲依劉寧得已,嚴公待甫定如何。且須省卻癡兒事,只好長為醉后歌。瓜熟歸來再相聚,阿兄猶自種陽坡。
- 和黃充出游三首剩欲登臨強作歡,衣冠未動意先闌。從今泉石非吾事,只借君詩細細看。
- 江干霜晴忽念到江干,小蹇羸童路已乾。骨相豈能當富貴?鬢毛聊喜耐悲歡??屯径卖帽。迨心曦S酒醆寬。殘臘即今無十日,剩求芹蓼助春盤。
- 登仙木劉樊蟬蛻此登仙,老木當年已插天。玉骨半枯猶秀潤,蒼皮新長已榮鮮。蟠桃時熟三千歲,銅鍬重摩五百年?;Q未歸山寂寂,徘徊誰與問因緣。
- 中秋有賦望舒與日元非敵,震受陽光巽成魄。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譏月出。古道貴陽不貴陰,賓禮卜晝不卜夕。世間賞玩起何年,誤卻千年醉狂客。不知客有肺腸無,更把荒誣作真實。我因時序嘗作詩,洗盡兔窟蟾宮迷。今年新作東樓成,胡為尚此窮攀躋。人心和平民氣樂,日月昭明天宇豁。須知此事與政通,不是詞人閒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