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
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飖開。
披襟有馀涼,拂簟無纖埃。但喜煩暑退,不惜光陰催。
河秋稍清淺,月午方裴回?;蛐谢蜃P,體適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繞樓臺。雖非滄溟阻,難見如蓬萊。
蟬迎節(jié)又換,雁送書未回。君位日寵重,我年日摧頹。
無因風(fēng)月下,一舉平生杯。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檐邊樹木微微擺動,原是怡人涼風(fēng)自西南而來。
燈盞隨之輕晃,青煙騰起,火光微滅。碧色帷幔亦緩緩飄搖而開。
我敞開衣襟,涼氣充盈周身,心覺舒暢無比。輕拂竹席,未見有一絲纖塵沾染。
只愿惱人的酷暑褪去,不惜任由光陰漸催人老。
河水入秋便逐漸顯得清淺起來,月亮要等到午夜才會徘徊于水天之間。
這時不論是起身行走或是坐臥,身體和心都倍感舒適。
我心有所懷的(你)啊,身處在浚都那旌旗圍繞的樓臺上呢。
雖并未隔著大海那般遙遠(yuǎn),可要相見卻太難。
蟬鳴迎來了節(jié)氣的變更,替我送信給你的飛雁卻還遲遲未歸。
你日漸位高權(quán)重,我卻日漸衰老頹唐。
再無法趁秋風(fēng)起時,月色之下你我共同舉杯暢談人生了。
注釋
裊裊:形容細(xì)長柔軟的東西隨風(fēng)擺動。
紅缸:亦作“紅釭”。燈盞的別稱。
碧幌;綠色的幃幔。
披襟:敝開衣襟。
簟:竹席。
裴回:亦作“裵回”。彷徨。徘徊不進(jìn)貌。
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問答
問:《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的作者是誰?
答: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的作者是白居易
問: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是唐代的作品
問: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立秋夕涼風(fēng)忽至炎暑稍消即事詠懷寄汴州…尚書》
問: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裊裊檐樹動,好風(fēng)西南來 的下一句是 紅缸霏微滅,碧幌飄飖開。
問: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 木芙蓉盛開四解麴塵輕抱蕊,宮纈巧妝叢。青女由來妬,憑君淺作紅。
- 宮詞外國人來獻(xiàn)寶珠,瑠璃雙眼赤金須。奇形不欲宮中見,詔遣滕王進(jìn)畫圖。
- 觀妓翠蛾紅臉不勝情,管絕弦馀發(fā)一聲。銀燭搖搖塵暗下,卻愁紅粉淚痕生。
- 戲作野興省事貧猶富,寬懷客勝家。充虛一簞飯,遣睡半甌茶。有興閑垂釣,逢歡醉插花。皋橋亦可死,處處是生涯。
- 磁釣翁尺巘方壺小,泓泉渤海深。陶公慈母手,抔土故人心。蓑笠不愁敝,鰷鱨何處尋。虛堂值蕭瑟,猶苦百蟲吟。
- 閑居雜興十首近覺吟無趣,權(quán)將俗累刪。鶯花老眼倦,風(fēng)雨半春閑。野面便粗褐,柴扉掩暮山。片云尋處泊,飛度竹檐間。
- 次歆琳老中秋月玉斧修輪滅玷痕,金精鑄魄凝寒清。綴云都去秋心凈,囊露新添夜眼明。氣接瑤臺端可御,地漫銀漢定誰傾。何時天竺山前路,細(xì)聽煙崖墜子聲。
- 山中遇雨馬上涼秋雨,隨愁入亂山。垂垂衣袖重,點點鬢毛斑。猿鳥寒聲外,漁樵古畫間。片時全嶺暗,急趁暮鐘還。
- 秋懷平生布無志意,布少小嬰憂布患。如何乘苦心,矧復(fù)值秋晏。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爛。蕭瑟含風(fēng)蟬,寥唳度云鴈。寒商動清閨,孤燈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zhuǎn)長宵半。夷險難豫謀,倚伏昧前筭。雖好相如達(dá),不同長卿慢。頗悅鄭生偃,無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從布所翫。賓至可命觴,朋來當(dāng)染翰。高臺驟登踐,清淺時陵亂。頹魄不再圓,傾羲無兩旦。金石終消毀,丹青暫雕煥。各勉玄發(fā)歡,無貽白首嘆。因歌遂成賦,聊用布親串。
- 靈巖道中二首過盡南山過北山,幽花好鳥翠霏間。滿前風(fēng)物牽詩興,可是平生馬上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