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721-17
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問答
問:《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的作者是誰?
答: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的作者是李洞
問: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是唐代的作品
問: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此道背于時,攜歸一軸詩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此道背于時,攜歸一軸詩 出自 唐代李洞的《下第送張霞歸覲江南》
問:此道背于時,攜歸一軸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此道背于時,攜歸一軸詩 的下一句是 樹沈孤鳥遠,風逆蹇驢遲。
問:出自李洞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洞名句大全
- 奉和圣制觀拔河俗戲應制今歲好拖鉤,橫街敞御樓。長繩系日住,貫索挽河流。斗力頻催鼓,爭都更上籌。春來百種戲,天意在宜秋。
- 祝英臺近(寒食詞)館娃宮,采香徑,范蠡五湖側。子夜吳歌,聲緩不須拍。崇桃積李花閑,芳洲綠遍,更冉冉、柳絲無力。試思憶。老去一片身心,孤負好春色。古往今來,時序惱行客。去年今日山中,如何知得。卻又在、他鄉(xiāng)寒食。
- 鷓鴣天可意黃花人不知。黃花標格世間稀。園葵裛露迎朝日,檻菊迎霜媚夕霏。芍藥好,是金絲。綠藤紅刺引薔薇。姚家別有神仙品,似著天香染御衣。
- 冬夜寓懷寄王翰林(一作翰林王補闕)滿地霜蕪葉下枝,幾回吟斷四愁詩。漢家若欲論封禪,須及相如未病時。
- 壺中天歌贈侯明父蓋頭即可居,容膝即可安。連云大廈千萬間,何如壺中別有天。壺中何所有,筆床茶灶葫蘆酒。壺中何所為,目送飛鴻揮園絲。窗前祝融老僧竹,壁上九疑狂客詩。壺中主人知為誰,啖棗仙伯雪鶴姿。左攬玄微袂,笑移砥柱弄河水。右拍長房肩,飽餐麟脯傾玉舷。蓬萊山,在何處,勸君且占壺中住。不曾上列金馬門,也應不識崖州路。探禹穴,浮沅湘。腳下塵土鬢上霜,我到壺中如故鄉(xiāng)。
- 四王語寧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蔣虢。
- 轉調踏莎行/踏莎行宿雨才收,馀寒尚力。牡丹將綻也、近寒食。人間好景,算仙家也惜。因循盡掃斷、蓬萊跡。舊日天涯,如今咫尺。一月五番價、共歡集。些兒壽酒,且莫留半滴。一百二十個、好生日。
- 西林寺將謂如廬阜,因迂數(shù)里行。問俱無古跡,來等慕虛名。借榻眠難熟,逢碑眼暫明。殘僧逃似鼠,難結社中盟。
- 續(xù)賦家園七詠早賦堂南溪抱山流,潤氣滋林麓。平生歸歟心,寄老一堂足。夢破午窗陰,清風在寒竹。
- 題金州西園九首藥堂僮仆不到閾,雙扉常自關。四壁畫遠水,堂前聳秋山。時聞有仙鼠,竊藥檐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