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里,側(cè)身勇前瞻。
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
徐行稍復(fù)逼,所矚亦已深。
精神去亹亹,氣象來漸漸。
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
窺觀坐窮晡,未覺晷刻淹。
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
峨然九女鬟,爭山一鏡奩。
臥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
游氛蕩無余,瑣細得盡覘。
陵空翠纛直,照影寒鋩銛。
冢木立紺發(fā),崖林張紫髯。
變態(tài)生倏忽,雖神詎能占。
當(dāng)留老吾身,少駐誰云饜。
惜哉秦漢君,黃屋上衡灊。
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
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厭。
埋藏在云霧,不欲登昏憸。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
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簽。
當(dāng)時備巡游,今不在緗縑。
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
天王與秩祭,俎豆羅醯鹽。
茍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
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黏。
尚無膚寸功,豈免竊食嫌。
神莽吾難知,士病吾能砭。
文章巧傅會,智術(shù)工飛箝。
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楩柟。
茍以飾婦妾,謬云活蒼黔。
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閭閻。
穴石作戶牖,垂泉尚門簾。
尋奇出后徑,覽勝倚前檐。
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
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
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
近慕楚穆生,竟脫楚人鉗。
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僉。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問答
問:《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的作者是誰?
答: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的作者是王安石
問: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是宋代的作品
問: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出自 宋代王安石的《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問: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的下一句是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問:出自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 水調(diào)歌頭(開慶己未秋社維舟逸老堂口占)倚舵秋江滸,明日征帆輕。從頭點檢身世,百事已圓成。及第曾攀龍首,仕宦曾居鴟閣,衣錦更光榮。若又不知止,天道恐虧盈。借稱呼,遮俗眼,便歸耕。但余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一愿君王萬壽,次愿干戈永息,三愿歲豐登。四愿老安樂,疾病免相縈。
- 貧居秋風(fēng)山木飛,秋日獨行時。身共衣冠老,妻嫌富貴遲。自分澆菊水,閒寫詠貧詩。此意不可說,夜窗明月知。
- 蝶戀花一片白云迷楚岫。風(fēng)卷青秧,*邐波紋皺。馬上誰敲詩未就。回頭不覺雙山堠。漁父樵翁常邂逅。問我何求,無事空奔走。我固蒼黃慚二叟。
- 翁高郵挽詩萬里功名路,三生翰墨身。暮年銅虎重,浮世石羊新。天地慳豪杰,山川泣吏民??諅魉氖C,竟不識斯人。
- 百丈箭飛瀑舂撞破的余,速如蓬矢脫桑弧。誰知水底天吳伯,曾識人間金仆姑。
- 戊午上高宗封事標簽:愛國紹興八年十一月日,右通直郎樞密院編修臣胡銓,謹齋沐裁書,昧死百拜,獻于皇帝陛下?! 〕贾敯矗和鮽惐疽会蛐靶∪?,市井無賴,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虜,專務(wù)詐誕,斯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今者無故誘致虜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劉豫臣事丑虜,南面稱王,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不拔之業(yè),一旦豺狼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為虜。商鑒不遠,而倫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為犬戎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為犬戎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則祖宗廟社之靈盡污夷狄,祖宗數(shù)百年之赤子盡為左衽,朝廷宰執(zhí)盡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當(dāng)裂冠毀冕,變?yōu)楹?。異時豺狼無厭之求,安知不加我以無禮如劉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怫然怒。今丑虜,則犬豕也。堂堂大國,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為之邪? 倫之議乃曰:“我一屈膝,則梓宮可還,太后可復(fù),淵圣可歸,中原可得。”嗚呼!自變故以來,主和議者,誰不以此說啖陛下哉?然而卒無一驗,則虜之情偽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仇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虜決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后世謂陛下何如主?況丑虜變詐百出,而倫又以奸邪濟之,梓宮決不可還,太后決不可復(fù),淵圣決不可歸,中原決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復(fù)伸;國勢陵夷,不可復(fù)振,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矣。 向者陛下間關(guān)海道,危如累卵,當(dāng)時尚不肯北面臣敵,況今國勢稍張,諸將盡銳,士卒思奮。只如頃者敵勢陸梁,偽豫入寇,固嘗敗之于襄陽,敗之于淮上,敗之于渦口,敗之于淮陰,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萬萬矣!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則我豈遽出虜人下哉?今無故而反臣之,欲屈萬乘之尊,下穹廬之拜,三軍之士不戰(zhàn)而氣已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虛名,惜夫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今內(nèi)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謗議洶洶,陛下不聞,正恐一旦變作,禍且不測。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 ‰m然,倫不足道也,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為之。陛下有堯舜之資,檜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導(dǎo)陛下為石晉。近者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檜乃厲聲責(zé)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狠愎,已自可見。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議可否,是明畏天下議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謗耳。有識之士,皆以為朝廷無人。吁,可惜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變左衽之區(qū),而為衣裳之會。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qū)衣冠之俗,歸左衽之鄉(xiāng)。則檜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實管仲之罪人矣。孫近附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饑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檜曰“虜可和”,近亦曰“可和”;檜曰“天子當(dāng)拜”,近亦曰“當(dāng)拜”。臣嘗至政事堂,三發(fā)問而近不答,但曰:“已令臺諫侍從議矣”。嗚呼!參贊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虜騎長驅(qū),尚能折沖御侮耶?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 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qū)區(qū)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后羈留虜使,責(zé)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zhàn)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小臣狂妄,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
- 報恩方丈小憩二首還家自欣然,小耐孥輩累。老禪遽辟席,倦客容即次。仍將寒碧供,為浣羈寓意。斷續(xù)饑龍吟,煜燿金鎖碎。
- 秋夜肅公房喜普門上人自陽羨山至山棲久不見,林下偶同游。早晚來香積,何人住沃洲。寒禽驚后夜,古木帶高秋。卻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 寄崔閑道合何妨過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與君一別無多日,夢到瑯然夜榻時。
- 次韻康慶之題予桐江詩卷小儒百窘似貧戶,薪及扅襦作褌。梓澤珊瑚許窺否,未多玉璞與金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