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整鬟:梳理發(fā)鬟。
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夫。
帆盡:船已遠(yuǎn)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問答
問:《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作者是誰?
答: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的作者是薛昭蘊(yùn)
問: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是唐代的作品
問: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出自 唐代薛昭蘊(yùn)的《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問: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 的下一句是 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
問:出自薛昭蘊(yùn)的名句有哪些?
答:薛昭蘊(yùn)名句大全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賞析
薛昭蘊(yùn)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成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fēng)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成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并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fēng)、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huán)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fēng)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干什么的懸念?!罢摺?,在這里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衛(wèi)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里”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么“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這里并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吧贰笔潜硎緲O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里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后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闭f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了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癡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jié)束了全詞。最后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余味的畫面結(jié)尾,既合水鄉(xiāng)秋景,又關(guān)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 明堂侍祠十絕唱徹嚴(yán)更鳳鑰開,侍祠濟(jì)濟(jì)列崇陔。小臣亦忝廊西獻(xiàn),惟秉溫恭對越來。
- 過渾源留別田仲祥同知節(jié)使金臺前夢杳無蹤,一阻云山莫計重。雙鯉附書常不達(dá),兩萍浮海偶相逢。燕南落日車分轍,代北春風(fēng)酒滿鐘。明日去留牽世務(wù),燈前談笑且從容。
- 金國賀正旦使人到闕集英殿宴致語口號四時和氣轉(zhuǎn)洪鈞,昨夜璿杓正指寅。萬玉鳴班朝廣殿,五云扶輦下端宸。翠旄低引仙韶度,寶斝徐傳御醴醇。看取年年來信使,定知天地一家春。
- 越少隱移漕廣東五嶺馀炎蒸,三湘漫清絕。犬牙地相入,要是俱百粵。趙侯干莫器,盤錯中排決。近惟高帝孫,遠(yuǎn)付使者節(jié)。悠悠南海路,惘惘舂陵別。君才誰得如,郎星映卿月。功名與事業(yè),邂逅當(dāng)俯拾。姑行毋疾驅(qū),遲補(bǔ)中都闕。
- 射殿引諸班出官人拽垛子二首控矢張弓十作朋,射余回首列前榮。須臾當(dāng)?shù)盥犘?,首下尻高萬歲聲。
- 壽王通判五首流霞瀲滟照炎天,雪藕調(diào)冰佐玳筵。屈指西風(fēng)涼意近,且拚劇飲管流年。
- 水調(diào)歌頭聞道不嫌晚,悟了莫悠悠。遇時不煉,今生烏兔恐難留。些子乾坤簡易,不問在朝居市,達(dá)者盡堪修?;鸷驘o斤兩,大藥本非遙。守旁門,囚冷屋,望升超。迷迷相授,生死不相饒。未識先天一氣,孰辨五行生克,不向眼前求。試道工夫易,福薄又難消。
- 重陽甫近菊殊未花而木犀再開遂成一絕今年為況添蕭瑟,無菊能酬九日杯。天意似憐愁欲絕,故令巖桂為重開。
- 懷方干、張為冥搜入仙窟,半夜水堂前。吾道只如此,古人多亦然。螢沈荒塢霧,月苦綠梧蟬。因憶垂綸者,滄浪何處邊。
- 次余仲庸松風(fēng)閣韻十九首 其十七白云殊不作俗態(tài),流水更似知人心。溪邊濯足溪上坐,樵唱一聲秋滿林。
- 殷勤為報長安柳,莫惜枝條動軟聲——— 元稹第三歲日詠春風(fēng),憑楊員外寄長安柳
- 當(dāng)陪玉樹栽天上,肯學(xué)夭桃露短墻——— 馮伯規(guī)次韻仲秉木犀
- 戈樓泊千艘,鋒旗麗天漢——— 陳造采石渡
- 拖網(wǎng)潭上歸,孤煙出峰背——— 韓維和孫廷平坦嵩山十首漁舟火
- 殘發(fā)新霜白,衰顏落葉枯——— 陸游乙卯重九
- 佩玉兼高位,摐金閱上軍。——— 劉商送廬州賈使君拜命
- 驅(qū)車層城路,惆悵此巖阿——— 李頎登首陽山謁夷齊廟
-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李端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fā)
- 寒威靳山秀,幽處不可求——— 李彌遜次韻王才元陪季申樞密諸公游東山之作
- 帝既臨饗,聲茲精意——— 真宗高宗郊前朝獻(xiàn)景靈宮二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