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孤燈伴著我沒有做完的夢,楚國千里迢迢還遠在天涯。
月兒落下杜鵑也不再啼叫,只見庭院里開滿了山杏花。
注釋
碧磵(jiàn)驛:驛站名,具體所在未詳。磵:同“澗”。
香燈:燃香膏的照明燈。殘夢:謂零亂不全之夢。
楚國:指作者的舊鄉(xiāng)吳中。
子規(guī):杜鵑鳥的別名。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歇:停止啼叫。
山杏:山中野杏。唐白居易《西省對花因寄題東樓》詩:“最憶東坡紅爛熳,野桃山杏水林檎?!?/p>
碧澗驛曉思問答
問:《碧澗驛曉思》的作者是誰?
答:碧澗驛曉思的作者是溫庭筠
問:碧澗驛曉思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碧澗驛曉思是唐代的作品
問:碧澗驛曉思是什么體裁?
答:五絕
問: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出自 唐代溫庭筠的《碧澗驛曉思》
問: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的下一句是 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
問:出自溫庭筠的名句有哪些?
答:溫庭筠名句大全
碧澗驛曉思賞析
在五、七言絕句中,五絕較為近古;前人論五絕,也每以“調古”為上乘。溫庭筠這首五絕,卻和崇尚真切、渾樸、古澹的“調古”之作迥然有別。它的意境和風格都更接近于詞,甚至不妨說它就是一種詞化的小詩。
碧磵驛所在不詳,據(jù)次句可知,是和詩人懷想的“楚國”相隔遙遠的一所山間驛舍。詩中所寫的,全是清晨夢醒以后瞬間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寫旅宿者清晨剛醒時恍忽迷離的情景。乍醒時,思緒還停留在剛剛消逝的夢境中,仿佛還在繼續(xù)著昨夜的殘夢。在恍忽迷離中,看到孤燈熒熒,明滅不定,更增添了這種恍在夢中的感覺?!皻垑簟保c題內“曉”字,并且透出一種迷惘的意緒。不用“孤燈”而用“香燈”這種綺麗的字面,固然和詩人的喜作綺語有關,但在這里,似有暗示夢境的內容性質的意味,且與全詩柔婉的格調取得統(tǒng)一?!跋銦簟迸c“殘夢”之間,著一“伴”字,不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無伴,而且將夜夢時間無形中延長了,使讀者從“伴殘夢”的瞬間自然聯(lián)想到整個夢魂縈繞、孤燈相伴的長夜。
次句忽然宕開,寫到“楚國在天涯”,似乎跳躍很大。實際上這一句并非一般的敘述語,而是剛醒來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這種懷想又和夜來的夢境有密切關系。原來旅人夜來夢魂縈繞的地方就是遠隔天涯的“楚國”。而一覺醒來,惟見空室孤燈,頓悟此身仍在山驛,“楚國”仍遠在天涯,不覺悵然若失。這真是山驛夢回楚國遠了。溫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儼然以“楚國”為故鄉(xiāng)。這首詩正是抒寫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比?、四兩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國,轉回到碧磵驛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經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規(guī)也停止了凄清的鳴叫聲;在曉色朦朧中,驛舍的庭院正開滿了繁茂的山杏花。這兩句情寓景中,寫得非常含蓄。子規(guī)鳥又叫思歸、催歸,鳴聲有如“不如歸去”。特別是在空山月夜,啼聲更顯得凄清。這里說“月落子規(guī)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詩人獨宿山驛,在子規(guī)的哀鳴聲中翻動著羈愁歸思的情景。這時,子規(guī)之聲終于停歇,一直為它所牽引的歸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趨平靜。就在這種情境下,詩人忽然瞥見滿庭盛開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觸。全詩也就在這但書即目所見與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對這景物所引起的感觸、聯(lián)想和記憶,則不著一字,任憑讀者去尋味。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帶有一點寂寞和憂傷。其中蘊含著一種愁思稍趨平靜時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悅,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處異鄉(xiāng)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驛此刻已經是山杏盛開,遠隔天涯的“楚國”,想必也是滿目春色、繁花似錦了。詩人當日目接神遇之際,其感受與聯(lián)想可能本來就是渾淪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筆之于紙,也就和盤托出,不加點醒,構成一種朦朧淡遠的境界。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溫詞中運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薩蠻》詞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花落子規(guī)啼,綠窗殘夢迷”“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顯例。對照之下,可以發(fā)現(xiàn)“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兩句,無論意境、情調、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都與詞非常接近。
這首詩幾乎通篇寫景(第二句從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寫景,而非敘事),沒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沒有多少敘事成分。圖景與圖景之間沒有勾連過渡,似續(xù)似斷,中間的空白比一般的詩要大得多。語言則比一般的詩要柔婉綺麗,這些,都更接近詞的作風。溫庭筠的小詩近詞,倒主要不是表明詞對詩的影響,而是反映出詩向詞演化的跡象。
- 浣溪沙(春夜)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繡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
-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彥。嗟汝獨何為,閉門觀物變。微物豈足觀,汝獨觀不倦。牽牛與葵蓼,采摘入詩卷。吾聞東山傅,置酒攜燕婉。富貴未能忘,聲色聊自遣。汝今又不然,時節(jié)看瓜蔓。懷寶自足珍,藝蘭那計畹。吾歸于汝處,慎勿嗟歲晚?;膱@無數(shù)畝,草木動成林。春陽一已敷,妍丑各自矜。蒲萄雖滿架,困倒不能任??蓱z病石榴,花如破紅襟。葵花雖粲粲,蒂淺不勝簪。叢蓼晚可喜,輕紅隨秋深。物生感時節(jié),此理等廢興。飄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江湖不可到,移植苦勤劬。安得雙野鴨,飛來成畫圖。種柏待其成,柏成人亦老。不如種叢篲,春種秋可倒。陰陽不擇物,美惡隨意造。柏生何苦艱,似亦費天巧。天工巧有幾,肯盡為汝耗。君看藜與藿,生意常草草。萱草雖微花,孤秀自能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蘗。走尋荊與榛,如有宿昔約。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偏工貯秋雨,歲歲壞籬落。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方春節(jié)抱甲,漸老根生須。不愛當夏綠,愛此及秋枯。黃葉倒風雨,白花搖。行樂惜芳晨,秋風常苦早。誰知念離別,喜見秋瓜老。秋瓜感霜霰,莖葉颯已槁?;掠螝w無時,身若馬系早。悲鳴念千里,耿耿志空抱。多憂竟何為,使汝玄發(fā)縞。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下為人所徑,上密不容釘。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遠砌忽墳裂,走鞭瘦竛竮。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芎藭生蜀道,白芷來江南。漂流到關輔,猶不失芳甘。濯濯翠徑滿,愔愔清露涵。及其未花實,可以資筐籃。秋節(jié)忽已老,苦寒非所堪。劚根取其實,對此微物慚。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虬。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心隨白云去,夢繞山之麓。汝從何方來,笑齒粲如玉。探懷出新詩,秀語奪山綠。覺來已茫昧,但記說秋菊。有如采樵子,入洞聽琴筑。歸來寫遺聲,猶勝人間曲。(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學,方和此詩,夢與弟游南山,出詩數(shù)十篇,夢中甚愛之。乃覺唯記一句云蟋蟀悲秋菊。)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無人驚歲晚,唯有暗蛩悲?;ㄩ_澗水上,花落澗水湄。菊衰蛩亦蟄,與汝歲相期。楚客方多感,秋風詠江籬。落英不滿掬,何以慰朝饑。
- 將次葉城道中荒野少人去,竹輿伊軋聲。晴云秋更白,野水暮還明。寂寞信吾道,淹留諳世情。王喬有余舄,借我一東征。
- 湖村庵即事竹根吠犬隔溪西,湖雁聲高木葉飛。近聽始知雙櫓響,一燈浮水夜船歸。
- 病中有感四首積病漸成衰,情知老見欺。眵昏先掩卷,肩竦不關詩。行圃須人助,登樓怯步遲。經年早知倦,況復隔年時。
- 奉和圣制幸韋嗣立山莊應制廊廟心存巖壑中,鑾輿矚在灞城東。逍遙自在蒙莊子,漢主徒言河上公。
- 讀書三首汝以為多學,吾猶及闕文。憂端已秦誓,糟粕尚三墳。
- 奉送李相公重鎮(zhèn)襄陽海內埏埴遍,漢陰旌旆還。望留丹闕下,恩在紫霄間。冰雪背秦嶺,風煙經武關。樹皆人尚愛,轅即吏曾攀。自惜兩心合,相看雙鬢斑。終期謝戎務,同隱鑿龍山。
- 浪淘沙·簾外五更風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潤煙濃。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 馬華父母葉氏挽章力疾呼兒語,民方弄潢池。兒職不可緩,母疾尚可為。繡衣才出境,蕭斧旋芟夷。百姓得奠枕,歸來拜慈帷。母訓不敢墜,母喜開雙眉。陰功覃雨露,慶報當期頤。孟夏草木長,庭萱何遽萎。平生事儉約,猶有嬪時衣。熏爐經卷靜,不復朝莫披。西風秋又晚,萸菊思年時。瞿瞿臨祖奠,清血應漣洏。明朝鶴巖道,舊冢連新悲。
- 10小羊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