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蟬問答
問:《賦得蟬》的作者是誰?
答:賦得蟬的作者是褚沄
問:賦得蟬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賦得蟬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 出自 南北朝褚沄的《賦得蟬》
問: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 的下一句是 天寒響屢嘶,日暮聲愈促。
賦得蟬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均有象征的意思,因為語言文字本身就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隱喻系統(tǒng)。隱喻的基礎即人與自然的基本相似性。詩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幻想我是樹,是蟬,是鳥,是云等等,企圖通過忘我、脫我、化我而與世界合一。隱喻建立在雙重或多重存在之上,詩人喻自己為蟬,就是把另一種經(jīng)歷或活動,即把蟬的生存過程與特性加在真實的生活領域中,意味著真實中的虛幻,虛幻中的真實。像蟬一般象征廉潔、清高、悲哀。古人以為蟬棲高樹,聲高遠,以晨露為食,蟬也就成了“清高”、“廉潔”的代名詞。蟬一生十分短促,深秋天寒,蟬聲哀嘶,逐漸死去,故而總被用來表達悲秋情緒。
劉勰說過一句言簡意賅的話:“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彪[喻雖多種多樣,但要以貼切吻合為最高標準。“切至”就是形神兼?zhèn)?,形猶不似,遑論神似?在《賦得蟬》中,詩人將自然之物——蟬人格化,以此審視自身的人格價值和生存環(huán)境。對于這首詩,一般理解過程大致是,前兩句直接描寫蟬為了躲避黃雀的傷害(隱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典故),或藏身在高高的樹枝上,或避匿在空空的宮殿內。這里實寫了蟬艱難的生存狀況。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寫蟬在寒秋日暮之時,哀嘶悲鳴,聲音短促,間或有單調的余韻繞耳,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最后兩句借蟬之口直接抒寫:蟬餐風飲露,無所厚求,并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容易知道滿足,表達了一種知足常樂的意思。
然而,這只是構成了這首詩的表層含義,因為“飲露非表清,輕身易知足”中已經(jīng)蘊含了知足常樂的意思。解讀一首詩,肯定要注重其語境,什么是語境呢?用燕卜蓀的話說,即“語境就是與我們詮釋某個詞語有關的一切事情?!蔽谋局凶只蛟~意義的確定都要依賴于詞句之間的關系,所以,一首詩句中意義的確定必然受到其它字詞句的語境限制,即一首詩中每一個詞、語句的意義都要彼此相互確定,這種相互確定的過程就使得文本的語義之間呈現(xiàn)網(wǎng)狀化的現(xiàn)象,使文本的意義纏繞含混,蘊藉多義,僅憑讀者從頭到尾一次閱讀,是不可能意識到其錯綜復雜的意義叢的。
認真閱讀,全詩處處寫蟬,實際是處處寫自己,讓人有一種悲哀之感。那么,我們又是怎樣獲得這樣的深層意義和感受的呢?只要回到首聯(lián)去感知,就會發(fā)現(xiàn)“避雀喬枝里,飛空華殿曲”很難解釋,也就是說,很難和知足常樂聯(lián)系起來。而知足常樂也很難和中間兩聯(lián)的“天寒”、“響屢嘶”、“日暮”、“聲愈促”等聯(lián)系起來。所以,后三聯(lián)對蟬原本的意義和聲音的描述,在首聯(lián)大背景暗示下,發(fā)生了變化,產(chǎn)生了言外之意,變成了詩人對自己生存境況的深深的憂慮。中間兩聯(lián)寫蟬聲,不僅僅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氛圍,而且還寄寓了對生命流逝的傷感以及對自己處境艱難的悲哀之情。尾聯(lián)詩人以蟬自喻,蟬棲高樹,飲晨露,不是為了故意顯示自己的清雅高潔;自己為官清廉,也非故意顯示與眾不同,而是自己知道知足常樂;但“知足”這個詞語來自于《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由于有了首聯(lián)實寫的提示,可見詩人在“知足”背后潛藏著一種悲哀,在悲哀中還雜糅著一種畏禍的心態(tài),隱含的意思是知足為避禍全身。這首詩的意義就是這樣相互生成的。
- 義寧產(chǎn)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絕送楊伯子秋行春令氣猶凝,柳曳寒絲軟蘸冰。又似瑤池樂棚下,鬼工遺落水晶藤。
- 訴衷情閑中一盞甕頭春。養(yǎng)氣又頤神。莫教大段沈醉,只好帶微醺。心自適,體還淳。樂吾真。此懷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 望江南壺山好,文字滿胸中。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最會說窮通。中年后,雖老未成翁。兒大相傳書種在,客來不放酒尊空。相對醉顏紅。
- 天童送深兄歸湖州采樵深入萬松關,踏破類云幾朵山。擔折驀知柴束重,掉頭歸唱月彎彎。
- 送春酒邊今朝天氣新,聚首見情真。園木相看古,池魚亦詠春。山林如此酒,宇宙幾何人??靶m埃世,興懷石季倫。
- 夕陽百丈崗頭路,滄涼步夕陽。石芒輕放屨,草莢緊牽裳。深紫猴揸熟,疏紅馬蓼荒。牧兒良得意,吹笛下牛羊。
- 與呂望之上東嶺靖節(jié)愛吾廬,猗玗樂吾耳。適野無心諠,吾今亦如此。紛紛舊可厭,俗子今掃軌。使君氣相求,眷顧未云已。追隨上東嶺,俯仰多可喜。何以況清明,朝陽麗秋水。微云會消散,豈久污塵滓。所懷在分衿,藉草淚如洗。
- 招湖上兄弟去歲得君消息在,兩憑人信過重湖。忍貪風月當年少,不寄音書慰老夫。藥鼎近聞傳秘訣,詩門曾說擁寒爐。漢江江路西來便,好傍扁舟訪我無。
- 伯山因其侄來惠書報以二絕蕙畝蘭開梅吐枝,近來凡有幾篇詩。已令經(jīng)紀江頭竹,早晚為君修短籬。
- 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摘蘭藉芳月( 一作日 )。祓宴坐回汀。泛滟清流滿。葳蕤白芷生。金弦揮趙瑟。玉指弄秦箏。巖榭風光媚。郊園春樹平。煙花飛御道。羅綺照昆明。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江潭共為客。洲浦獨迷津。思積芳庭樹。心斷白眉人。同衾成楚越。別島類胡秦。林岸隨天轉。云峰逐望新。遙遙終不見。默默坐含顰。念別疑三月。經(jīng)游未一旬。孤舟多逸興。誰共爾為鄰。
- 6乖咔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