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
金殿鎖鴛鴦,何時重會情娘。間阻佳期,咫尺霧迷云障。思量,常想那樽前
席上。多豐韻容貌非常,風(fēng)流艷妝,自古道淑女堪配才郎。
【脫布衫帶過小梁州北】歌《白雪》余韻悠揚(yáng),紅牙撒盡按宮商。品玉簫鸞
鳴鳳葉,舞《霓裳》翠盤宮樣。解語知音所事強(qiáng),端的是世上無雙。冰弦慢撥趁
奇腔,聲嘹亮,口噴麝蘭香。輕清韻美低低唱,啟朱唇皓齒如霜。穿一套縞素衣,
盡都是依宮樣。又不是悲秋宋玉,可著我想像賦高唐。
【漁家傲南】到春來和風(fēng)蕩,噴火夭桃,正宜玩賞,閑游戲拾翠尋芳,正春
光艷陽。雕梁乳燕呢喃兩,游蜂趁蝶舞飛揚(yáng),正清和氣爽。踏青載酒吟詩賦,斗
草藏鬮云錦鄉(xiāng)。添情況,滿斟著玉觴,遇韶華休負(fù)了好時光。
【醉太平北】喜炎天晝長,避暑納新涼。浮瓜沉李飲瓊漿,聽蟬鳴綠楊。榴
花噴火爭開放,葵花向日玻璃漾,荷花云錦滿池塘。直吃的樂入醉鄉(xiāng)。
【普天樂南】玩中秋明月朗,登高在樓臺上。東籬下菊蕊含金,正消磨暑氣
秋光。捧玉觴,葡萄釀,酒友詩朋齊歌唱,玉山頹沉醉何妨。朱扉綠窗,任風(fēng)吹
落帽龍山賞重陽。
【伴讀書北】布彤云迷四方,朔風(fēng)凜氈簾放。暖閣圍爐頻釃湯,正歌樓酒力
添歡暢。我則見多嬌語笑樽席上,引的人腹熱腸狂。
【笑和尚北】我將慢徐徐語話講,成就了風(fēng)流況;共寢在綃金帳,訴衷情到
耳傍,盡今生永成雙。選良時配鸞凰。捧瑤觴賽神羊,將往時苦都撇漾。
【余音南】姻緣事非計(jì)量,盡老團(tuán)圓壽命長,辦炷明香拜上蒼。
【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問答
問:《【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的作者是誰?
答:【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的作者是佚名
問:【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是元代的作品
問:金殿鎖鴛鴦,何時重會情娘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金殿鎖鴛鴦,何時重會情娘 出自 元代佚名的《【正宮】汲沙尾南 四景》
問:金殿鎖鴛鴦,何時重會情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金殿鎖鴛鴦,何時重會情娘 的下一句是 間阻佳期,咫尺霧迷云障。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 花落(一作沈佺期詩。題云梅花落)鐵騎幾時回,金閨怨早梅。雪寒花已落,風(fēng)暖葉還開。夕逐新春管,香迎小歲杯。盛時何足貴,書里報(bào)輪臺。
- 偈當(dāng)初不肯住長安,現(xiàn)相須歸泗水間。今日又還思展化,東來海上鎮(zhèn)狼山。
- 送韓司直游吳還入越,來往任風(fēng)波。復(fù)送王孫去,其如春草何。岸明殘雪在,潮滿夕陽多。季子楊柳廟,停舟試一過。
- 廬山五猗猗若人兮錦袍,屏九疊兮紫云高。騎云氣兮超遙,汗漫下上兮昌羊以遨。左手兮提北斗之杓,右手兮挈東海之鰲。摩兩耳兮酣熱,眇八荒兮秋毫。
- 范以善云林清遠(yuǎn)館華陽范監(jiān)居幽眇,不到元窗未易逢。山氣半為湖外雨,松聲遙答嶺頭鐘。常聞神女騎龍過,亦有仙人控鶴從。安用乘流三萬里,小天元在積金峰。
- 夜過吳江圣壽寺宿復(fù)中行方丈深夜扣禪扃,天寒月在庭。鳥棲驚后樹,僧掩讀殘經(jīng)。蔓草風(fēng)吹白,枇杷雪洗青。對床聽法語,心孔愈惺惺。
- 哭章泉二首自有簞瓢樂,那須璧錦迎。后凋仁者壽,獨(dú)往圣之清。古之稱千駟,今猶重兩生。吾衰久無淚,一慟為耆英。
- 題清虛庵三首清虛指出翠微旁,便涌流泉溉一方。更拜璇題作神力,源源千古出甘涼。
- 發(fā)洪澤中途遇大風(fēng)復(fù)還風(fēng)浪忽如此,吾行欲安歸。掛帆卻西邁,此計(jì)未為非。洪澤三十里,安流去如飛。居民見我還,勞問亦依依。攜酒就船賣,此意厚莫違。醒來夜已半,岸木聲向微。明日淮陰市,白魚能許肥。我行無南北,適意乃所祈。何勞弄澎湃,終夜搖窗扉。妻孥莫憂色,更有篋中衣。
- 登臨寫興臨水登山送此生,禽猿個個盡忘情。破除妄念唯空寂,藏蓄危機(jī)是利名。老子樂時誰不笑,眾人重處我能輕。有時信口長歌發(fā),好似東陽獨(dú)自精。
- 小筑三家聚,新篘萬戶春——— 劉克莊田舍即事十首
- 雨絲拂水不曾沉,一一如珠一一明——— 楊萬里過寶應(yīng)縣新開湖十首
- 相斯大此屋,傳世垂無垠——— 高斯得次韻徐影說見寄并呈牟存叟
- 野性樂閒寂,況值秋氣清——— 張镃移石種竹橘
- 目前機(jī)用無分外,那里妙章絕萬工——— 釋慧暉偈頌四十一首
- 雖病仍牽率,為歡信渺瀰——— 石元規(guī)悠然元規(guī)夜坐酌余德儒所惠酒因成聯(lián)句
- 薄官俄成別,私門忽是災(zāi)——— 司馬光石昌言學(xué)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久未之答今冬罷
- 南臺素壁題名處,莫惜麾鐃一駐輪——— 宋庠和經(jīng)略宣徽吳太尉以將經(jīng)洛陽舊隱之作
- 路傍古時寺,寥落藏金容。——— 唐求古寺
- 請語愁猿道,無煩促淚行——— 李端送鄭宥入蜀迎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