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州二首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fēng)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甕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云。
[潤州城,孫權(quán)筑,號為鐵甕。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
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向吳亭東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當年曾經(jīng)在這里高歌暢游。
寺里結(jié)滿青苔沒有馬的足跡,橋邊蕩漾綠水增添很多酒樓。
大體上南朝人物個個都曠達,可愛那東晉名士世上最風(fēng)流。
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現(xiàn),聽他用笛聲吹奏出塞的怨愁。
謝眺詩中贊美此處是最好的美麗地方,夫差傳記里說是他訓(xùn)練穿犀牛皮鎧甲的水軍的地方。
城高如鐵桶橫列勁弩硬弓,綠柳濃暗女子在紅樓中做著巫山云雨的約會夢。
雕畫的號角聲順著南風(fēng)飄向江北,月下也常聽有隱士在此唱著釣魚歌。
揚州駕騎車馬的人回頭到鎮(zhèn)江一試旅游,我將不吝嗇千兩黃金借給您。
注釋
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zhèn)江。
句吳:即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本洌阂蛔鳌跋颉?。向吳亭:在丹陽縣南面。
放歌:放聲歌唱。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br />馬:一作“鳥”。
曠達:開朗,豁達。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稌x書·裴頠傳》:“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br />可憐:可愛,可羨慕。風(fēng)流:灑脫放逸,風(fēng)雅瀟灑?!逗鬂h書·方術(shù)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fēng)流可知矣。”
桓伊:東晉將領(lǐng)、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為他吹笛。
一笛:指一支笛的聲音。唐沈彬《金陵》詩之二:“一笛月明何處酒?滿城秋色幾家砧?!背鋈呵?,曲調(diào)哀愁。
謝朓:南朝齊文學(xué)家。
夫差:春秋末期吳國國君。水犀軍:披水犀甲的水軍。
鐵甕:潤州城,孫權(quán)筑,號為鐵甕。
朱樓:謂富麗華美的樓閣。《后漢書·馮衍傳下》:“伏朱樓而四望兮,采三秀之華英?!?br />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
釣歌:漁歌。漁人所唱的歌。唐王勃《長柳》詩:“郊童樵唱返,津叟釣歌還。”
揚州:今屬江蘇。塵土:指塵世;塵事。
千金:極言錢財多。
潤州二首問答
問:《潤州二首》的作者是誰?
答:潤州二首的作者是杜牧
問:潤州二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潤州二首是唐代的作品
問:潤州二首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出自 唐代杜牧的《潤州二首》
問: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的下一句是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問:出自杜牧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牧名句大全
潤州二首賞析
這是杜牧游覽江南時寫的詩。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zhèn)江。向吳亭在丹陽縣南面。
首句起勢恢弘。詩人登上向吳亭,極目東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給人一種極荒忽無際的感覺。詩人的萬端思緒,便由登覽而觸發(fā),大有紛至沓來之勢。
詩從眼前的景色寫起,再一筆宕開,追憶起昔年游覽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見當年酣舞狂歌的賞心樂事,如今舊地重游,恰逢惹愁的高秋季節(jié),神往之中隱含著往事不再的悲哀。這一聯(lián),一景一情,寫詩人初上亭來的所見、所感,并點出時間、地點、事由。
頷聯(lián)沒有續(xù)寫昔年游覽的光景,而是以不盡盡之,把思路從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寫詩人下亭游覽時所見的景物。潤州系東晉、南朝時的重鎮(zhèn),也是當時士人們嬉游的繁華都會。“青苔”二句,一寫先朝遺寺的荒涼冷落,一寫河邊酒樓盛景依舊,對仗十分工整。從寫法上看,本來是寺里長滿青苔,橋下蕩漾綠水,詩人卻故意顛倒語序,把鮮明的色彩放在句頭,突出一衰一盛的對比,形象地反映了潤州一帶風(fēng)物人情的滄桑變化,這就為下一聯(lián)抒發(fā)思古之情創(chuàng)造了條件。
頸聯(lián)再轉(zhuǎn),讓思路從眼前出發(fā),漫游時空,飛躍到前代。詩人由眼前的遺寺想到東晉、南朝,又由酒樓想到曾在這里嬉游過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寄慨。東晉、南朝的士人,曠達風(fēng)流曾為一時美談,可是他們在歷史的舞臺上都不過是匆匆的過客而已,只留下虛名為后人所企羨。中間兩聯(lián)由覽物而思古,充滿著物在人空的無限哀惋之意。
詩人似乎長時間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zhèn)鱽硪宦暢畹眩虐阉麖某了贾袉拘?。詩用“月明”表明時間的推移,以見沉思之久?!案搿钡摹案弊?,則有無限低徊往復(fù)多情之意。然而這一聯(lián)的妙處,尤在其意境的深遠。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傳來《出塞》曲的悲怨笛聲,又給詩增添了一層蒼涼哀切的氣氛。詩人由笛聲而更想到東晉“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聲來傳達心中的無限哀愁。豐富的想象,把時隔數(shù)百載的人事勾連起來,使歷史與現(xiàn)實,今人與古人,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情事,在時空上渾然融成一體。因此,詩雖將無窮思緒以一“愁”字了結(jié),卻給人以跌宕回環(huán)、悠悠不已之感。
這首詩所抒發(fā)的,不過是封建知識分子因不得志所產(chǎn)生的人生無常的悲慨,但在藝術(shù)上卻很有特色。詩忽而目前,忽而昔年,忽而往古,忽而現(xiàn)在,忽而雜糅今古;忽而為一己哀愁,忽而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于一爐;揮灑自如,放縱不羈,在時空上和感情的表達上跳躍性極大。前人評杜牧的詩“氣俊思活”,于此可見一斑。(張金海)
- 點絳唇春曉輕雷,采彩洲上清明雨。亂云遮樹。暗淡江村路。今夜歸舟,綠潤紅香處。遙山暮。畫樓何許。喚取潮回去。
- 探春令(景龍燈)暗塵明月小桃枝,舊家時情味。問而今、風(fēng)轉(zhuǎn)蛾兒底。有誰把、春衫試。景龍燈火升平世。動長安歌吹。這山城、不道人能記。甚村酒、偏教醉。
- 洞仙歌(溫園賞海棠)群芳老盡,海棠花時候。雨過寒輕好清晝。最妖饒一段,全是初開,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全開還自好,駘蕩春余,百樣宮羅斗繁繡??v無語也,心應(yīng)恨來遲,恰柳絮、將春歸后。醉猶倚柔柯,怯黃昏,這一點愁,須共花同瘦。
- 桐江即事滄州深隱未言隱,三載桐江解印遲。官職清華非不達,性靈疏拙欲何為。閑移夫子青山廟,擬立嚴陵釣渚碑。兼喜谿云每相狎,時來窗戶伴吟詩。
- 送王常博歸蜀東溟之水浩無窮,蜀江滾滾來朝宗。圣神天子坐法宮,日月所照梯航通。君才當代相如雄,云煙落紙聲摩空。西來闡教臨辟雍,冠帶濟濟如云從。力排黨論開至公,鳳鳴駭矚朝陽桐。太常正徯肅臣工,歸舟卻泝蜀江風(fēng)。蜀天萬里車書同,不應(yīng)一士無留中。篙師捩柁毋匆匆,趣回有詔紫泥封。
- 華山畿·啼相憶啼相憶,淚如漏刻水,晝夜流不息。
- 頌古四十四首不是風(fēng)兮不是旛,一重山后一重山。青春雨過無馀事,獨倚危樓望剎竿。
- 蝦蟇夏雨下數(shù)尺,流水滿池泓。蝦蟇為得時,晝夜鳴不停。幾日飽欲死,復(fù)圖如罌瓶。巨吻自開闔,短項或縮盈。時于土坎間,突出兩眼睛。是何癡形骸,能吐惡音聲。嗟哉爾肉膻,不中為犧牲。嗟哉爾聲粗,不中和人情。殊不自量力,更欲睥睨橫海之鱣鯨。自謂天地間,獨馳善鳴名。萬物聒皆龏,不知鐘鼓欽欽,雷筵閎閎。應(yīng)龍戢腦入海底,鳳凰舉翼摩青冥。此時各默默,以避蝦蟇鳴。何時雨歇水澤涸,青臭泥中露丑形。失水無能為,兩腳不解行。乾渴以至死,盡把枯殼填土坑。
- 和楊侍郎目極家山遠,身拘禁苑深。煙霄慚暮齒,麋鹿愧初心。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房景伯親見房太守,殷勤奉旨甘。那能不心愧,豈止是顏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