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問答
問:《生查子》的作者是誰?
答:生查子的作者是陸游妾
問:生查子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生查子是宋代的作品
問:只知眉上愁,不識愁來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只知眉上愁,不識愁來路 出自 宋代陸游妾的《生查子》
問:只知眉上愁,不識愁來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只知眉上愁,不識愁來路 的下一句是 窗外有芭蕉,陣陣黃昏雨。
問:出自陸游妾的名句有哪些?
答:陸游妾名句大全
生查子賞析
就詞論詞,《生查子》突出地寫了一個“愁”字,寫了一位閨中女子的哀愁。上片寫黃昏,下片寫次晨。開頭“只知眉上愁,不識愁來路”兩句寫她攬鏡自照,只見雙眉緊蹙,眉上生愁,但又不知愁從何來。此詞用語平易,但并非直抒胸臆。她訴說有愁,但又不說愁的原由,欲說還休,耐人尋味?!?緊接“窗外”兩句,字面上宕開一筆,寫芭蕉滴雨,似與愁無關,實際上是襯托愁苦之甚。芭蕉滴雨的意象,正如梧桐滴雨、水滴漏聲一樣,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常見不鮮。經過歷史的積淀,芭蕉滴雨已帶有傳統(tǒng)的喻義,成為渲染愁情的一種特定景象。如唐杜牧《八六子》 :“聽夜雨冷滴芭蕉”,五代后蜀人顧敻《楊柳枝 》;“正憶玉郎游蕩去 ,無尋處。更聞簾外雨瀟瀟,滴芭蕉”。
而吳文英的《唐多令》說 :“何處合成“芭蕉滴雨”為愁,手法上轉深一層,都可與此詞參讀 ?!瓣囮圏S昏雨”一句,點明時間在傍晚,這是其一;處此暮色正濃的風雨之時,其愁情更濃郁,這是其二;從過片“曉起”句來看,又暗示女主角從晚到曉,徹夜難眠,這是其三。宋人有句云 :“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此詞中女主角殆亦如此,但并未直接說破。
下片寫曉起梳妝打扮。殘妝,指殘亂之妝,色褪香消 。“曉起”兩句是說經過一夜的愁思,希望能從打扮中高興起來。但“ 不合 ”兩句,文筆陡轉,謂在畫眉時愁又復現。畫眉是古時婦女理妝必有的內容,而這里說“ 不合畫”,即不該畫,就表現出女主人公不愿愁而又無法排遣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春山,指眉,因春天之山,其色黛青,故以此來取喻,即五代蜀牛嶠《酒泉子》“ 眉學春山樣 ”之意?!安缓稀眱删溥@一結尾 ,又呼應開頭的“眉上愁”,至此,讀者才知道上片乃是女主角理晚妝時照鏡自憐的情景。古時婦女一日理妝兩次,除曉妝外,傍晚還作晚妝,或稱晚飾,庾信《七夕賦》“嫌朝妝之半故,憐晚飾之全新”即是。
此詞的特點是語淺情深。四個“愁”字,復疊而出,口吻自然真率,頗有東府民歌的風格。前兩個愁字,一是講此詞主旨為抒愁,這是明說,一是講愁之原因,卻不明說;后兩個愁字,一是希望愁去,一是愁卻不去。從晚妝到曉妝,圍繞畫眉而寫出對愁的不同感受,平易的語言使之流暢親切,曲折的結構又表示時間的遞進,把滿腔的莫名愁怨和盤托出。這使讀者感受到主人公遇不幸事之后的愁悶情緒。
順便說明,重復用字是發(fā)揮主題的藝術需要,而不是文字游戲。如五代歐陽炯《清平樂》云 :“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蔕,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干春夢無憑”,每句用“ 春 ”(有兩句甚至連用兩個春字 ),就顯得矯揉造作,稍有堆砌之嫌了令人頓感不悅。而蘇軾的《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突現了當時地處荒遠的海南島的一片春光,連用七個“春”字(又一句用兩個“紅”字,一句用兩個“花”字;兩句各用“春風” ),卻使全詞節(jié)奏輕快,起了加強主題的良好效果。
- 游瑞源訪修上人羨師盡得山林趣,顧我初無朝市心。欲把山林挽朝市,市朝未必似山林。
- 次叔通見寄四首韻掀髯停杯一問之,細續(xù)白柄長镵詩。我生托子以為命,世路艱危徒爾為。北闋不才書莫上,西山有味去何辭。流風馀韻只在眼,須信古今同一時。
- 善友陸銓寫真請贊野云情態(tài)閒,秋山風骨瘦。真照也默默而靈,湛存也綿綿而壽。圓蒲曲木兮清白傳家,老鶴蒼松兮歲寒去就。
- 春曉夜雨連階碧草,東風滿院飛花。湘汀簾凝曉色,石楠樹散棲鴉。
- 游臥龍山日長春老職司閒,縱轡因尋負郭山?;獍腼h青靄外,泉聲多在白云間。香燈肅肅嚴僧事,鐘梵蕭蕭爽客顏。坐有詩人樽有酒,擬拋城市宿禪關。
- 南歌子(湖州作)山雨瀟瀟過,溪橋瀏瀏清。小園幽榭枕蘋汀。門外月華如水、彩舟橫。苕岸霜花盡,江湖雪陣平。兩山遙指海門青。回首水云何處、覓孤城。
- 行春辭九首一斗百篇誠有之,無人知我只春知。吟逢蝴蝶即莊子,醉見海棠真貴妃。
- 元夕雨中偶成四絕奉寄東齋歌吹蕭條燈火稀,況逢連夕雨垂垂。黃堂景色非街市,應對山棚賦好詩。
- 點絳唇獨殿春光,此花開后無花了。丹青人巧。不許芳心老。密影翻階,曾為尋詩到。竹西好。采香歌杳。十里紅樓小。
- 文與可有詩見寄云待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為愛鵝溪白繭光,掃殘雞距紫毫铓。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