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余暉,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船過沙洲草叢群毆四處驚散,水田萬頃一只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心意,五湖煙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機。
注釋
⑴利州:今四川廣元縣,地在嘉陵江北岸,故稱南渡。
⑵澹(dàn)然:水波閃動的樣子。對:一作“帶”。
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槳,代指船。
⑸“數(shù)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⑹范蠡:春秋時楚人,曾助越人勾踐滅吳。吳滅,辭官泛舟五湖,莫知所終。
⑺五湖煙水:據(jù)《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哪里去了。忘機:忘卻俗念。
利州南渡問答
問:《利州南渡》的作者是誰?
答:利州南渡的作者是溫庭筠
問:利州南渡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利州南渡是唐代的作品
問:利州南渡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出自 唐代溫庭筠的《利州南渡》
問: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的下一句是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問:出自溫庭筠的名句有哪些?
答:溫庭筠名句大全
利州南渡賞析
寫渡口景象,生動傳神,又慨嘆大家這樣奔忙,都是為名利所累,不懂得像范蠡那樣去遨游江湖。但范蠡的辭官,實是為了功成后恐不利于己的緣故,不用這個典故則更好。
利州,唐代屬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廣元市,嘉陵江流經(jīng)該縣西北面。這首詩是溫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時所作。
詩人來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開闊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動,夕陽映照在水中,閃爍不定;起伏彎曲的江島和岸上青翠的山嵐在斜暉的籠罩下,一片蒼茫。這一聯(lián)寫江景,交待了行程的地點和時間:日暮時江邊渡口。因為詩寫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聯(lián)從此著筆,起得非常自然。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寫人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馬也渡,船到江心,馬兒揚鬃長鳴,好像聲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詩人自己)歇息在岸邊的柳蔭下,等待著渡船從彼岸返回。這兩聯(lián)所寫景物都是詩人待渡時岸邊所見,由遠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靜而動,井然有序。
接下來,頸聯(lián)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只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lián)巧用數(shù)量詞,不但屬對工穩(wěn),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棲息沙草之間,可見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后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lián)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韻同出。
前面三聯(lián)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lián)翩。所以尾聯(lián)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時楚國人,為越大夫,從越王勾踐二十余年,助勾踐滅吳國后,辭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終。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幾個湖,這里泛指江湖。忘機,舊謂鷗鷺忘機,這里有雙關意,指心愿淡泊,與人無爭。這兩句是說:如今誰能懂得乘一葉扁舟去追尋范蠡的足跡,逍遙于江湖煙水中而忘機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心之志,也沒有人能夠理會。
溫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僅屢次應試不中,而且因為語言多犯忌諱,開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绹),長被擯抑,只好到處流轉(zhuǎn),做一個落泊才子。他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jīng)濟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的自負與自嘲,這里卻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后的無奈之語?!蔼毻鼨C”,其實并不能忘機。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心的人。
這首詩描寫行旅在利州南渡時的所見所感,景物描寫江中,岸上交遞著墨,層次分明,色彩清麗,靜中有動,栩栩如生,特別是頸聯(lián),是被人們傳誦的寫景名句。最后觸景興感,自然真切。全詩八句,無不與“水”相關,但清雋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詩別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詩的一般規(guī)律,前后四聯(lián),起承轉(zhuǎn)合,各有所歸。此詩前三聯(lián)卻遞相承接,景物描寫得很充分,意境幽遠淡雅。尾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而遐思,但仍從“舟”、“水”絻結,以致轉(zhuǎn)中有合,脈絡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說,溫庭筠的以山水、行旅為題材的詩多感慨深切,氣韻清澈,以這首詩來看,確有道理。
- 黃白菊金英鑠樂擅秋芳,中有孤叢色奪霜。手把數(shù)枝重疊嗅,兩般顏色一般香。
- 東坡除夜三十九遂引樂天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昔人三十九,已嘆日斜時。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豈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灰中炭暗盡,豈不心自知。且飲生朝酒,更賦梅山詩。
- 夫人閣春帖子重錦褰妝幕,輕羅換舞衣。釵頭雙燕子,先向社前飛。
- 錢友人赴靖州通道尉竹風荷氣約朱明,路入渠陽暑尚清。馬耳蕭蕭懸墮月,雞聲喔喔勉修程。何拘梅政夸年少,即泛蓮漪贊老成。莫把西湖浪吟筆,楚山空闊更關情。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七十數(shù)年來國事乖,大臣無計逐時挨。三宮今日燕山去,春草萋萋上玉階。
- 過鄭吏部水閣九夏銷煩日正長,沉沉虛閣枕橫塘。更無塵土侵衣裓,只有荷花度晚香。一道清泉供枕潄,千章古木進風涼。相從時得游佳處,何必持杯玉色光。
- 水調(diào)歌頭駝褐倚禪榻,絲鬢揚茶煙。誰知老子方寸,歷歷著千年。試問汗青馀幾,一笑腰黃縈夢,我自樂天全。出處兩無累,贏取日高眠。八千里,西望眼,斷霞邊。弁蒼苕碧,隨分風月不論錢。執(zhí)手還成輕別,何日歸來投社,玉海得同編。經(jīng)世付時杰,覓個釣魚船。
- 四言欲調(diào)無箏,欲撫無琴。赤口白舌,何以寫心。詠歌不足,絲竹勝肉。漸近自然,難傳衷曲。如春在花,如鹽在水。如無卻有,悒悒莫解。繭中有腎,化蛾能飛。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 病減病減停湯熨,身衰賴按摩。書虧平日課,睡比故年多。龜卜占休泰,醫(yī)方校闕訛。有時還一笑,隔浦起漁歌。
- 古意蕩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上山復下山,踏草成古蹤。徒言采蘼蕪,十度一不逢。鑒獨是明月,識志唯寒松。井桃始開花,一見悲萬重。人顏不再春,桃色有再濃。捐氣入空房,無憀乍從容。啟貼理針線,非獨學裁縫。手持未染彩,繡為白芙蓉。芙蓉無染污,將以表心素。欲寄未歸人,當春無信去。無信反增愁,愁心緣隴頭。愿君如隴水,冰鏡水還流。宛宛青絲線,纖纖白玉鉤。玉鉤不虧缺,青絲無斷絕?;剡€勝雙手,解盡心中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