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停驛問答
問:《勞停驛》的作者是誰?
答:勞停驛的作者是歐陽修
問:勞停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勞停驛是宋代的作品
問:孤舟轉(zhuǎn)山曲,豁爾見平川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孤舟轉(zhuǎn)山曲,豁爾見平川 出自 宋代歐陽修的《勞停驛》
問:孤舟轉(zhuǎn)山曲,豁爾見平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孤舟轉(zhuǎn)山曲,豁爾見平川 的下一句是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問:出自歐陽修的名句有哪些?
答:歐陽修名句大全
勞停驛賞析
此詩前兩聯(lián)寫景,時空變化豐富。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可分為兩個時段,第一聯(lián)為舟行之時(白晝),第二聯(lián)為泊舟之后(暮夜)。從取景空間來看,一句一景,富于變化。孤舟山曲、豁爾平川、樹杪帆落、峰頭月圓,遠、近、高、低,布置巧妙。
第三聯(lián)中荒瘦二字用字傳神:數(shù)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 ?;氖荻郑藢こW盅?,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wěn),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guān)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nèi)涵。
全詩寫的孤靜寂寥,憂然惻然,充滿旅途的憂慮和煩悶。然而“樹梢帆初落,峰頭月正圓”,卻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峽江晚泊圖。帆落于樹梢,月圓于峰頭,風景優(yōu)美。“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形象地描繪出了山區(qū)農(nóng)村的苦瘠貧寒,表達了歐陽修對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憂慮。
- 次韻方蒙仲高人亭茗碗漱藜莧,詩腸許堅頑。是間可無人,不可無此山。
- 送孟信州去矣行青絲絡(luò)馬黃金羈,紫衣導從前驅(qū)馳。男兒四十作太守,路人指點生光輝。我時笑與路人說,太守襟懷世人別。平生為政學魯論,愛民如兒少鞭撻。上饒之民吾賀君,君獨不見南安軍。是家官職未渠已,太后垂簾功蓋世。
- 雨后十小絕以一雨洗殘暑萬家生早涼為韻暄濁氣未收,夜雨聊一洗。心清不受塵,眼凈豈容瞇。
- 和顏長官百詠朱門天近偏承雨露榮,深深庭院鎖清明。柳絲風送秋千影,墻外行人空復(fù)情。
-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 四十五行年四十五,兩鬢半蒼蒼。清瘦詩成癖,粗豪酒放狂。老來尤委命,安處即為鄉(xiāng)。或擬廬山下,來春結(jié)草堂。
- 水上寄樂天眼前明月水,先入漢江流。漢水流江海,西江過庾樓。庾樓今夜月,君豈在樓頭。萬一樓頭望,還應(yīng)望我愁。
- 和人詠蠟梅絕句因紀其事新詩湔拂自蘇黃,想見當年喜色香。草木無情遇真賞,豈知千載有馀芳。
- 和太傅平章魏公咸淳庚午冬大雪遺安撫潛侍郎天花六出瑞午林,公溥明通造化心。農(nóng)望豐年知兆朕,物涵生意總懷任。兔圍奕奕夸圭璧,薇戍霏霏詠昔今。驚重老枝長玉立,主張陽類杜群陰。
- 新嶺瘦馬兀瞢騰,荒雞號莽蒼。絲窠罥朝露,籬落萬珠網(wǎng)。宿云拂樹過,飛泉擘山響。老桑局潛虯,怪蔓掛騰蟒。山行何許深,空翠滴羈鞅。釀愁積雨寒,破悶朝日放。曈曈赤幟張,昱昱金鉦上。浮動草花馥,清和野禽唱。仆夫有好語,沙平路如掌。惟憂三溪阻,橋斷山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