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注釋
丑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于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休:停止。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問答
問:《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誰?
答: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的作品
問: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問: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的下一句是 愛上層樓。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賞析
此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lián)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岸褡R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fā)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個“愁”字,并以此為線索層層鋪展,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將詞人大半生的經(jīng)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 夏夜翫月仰頭月在天,照我影在地。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不知我與影,為一定為二。月能寫我影,自寫卻何似。偶然步溪旁,月卻在溪里。上下兩輪月,若個是真底。唯復水是天,唯復天是水。
- 春游曲長安二月東風里,千紅陌上香塵起。都人歡呼去踏青,馬如游龍車如水。兩兩三三爭買花,青樓酒旗三百家。長安酒貴人未醉,岸頭芳草日半斜。誰家女子嬌似玉,約莫青春十五六。郁金羅帶蘇合香,琵琶自度相思曲。相思曲,聲斷續(xù),斷續(xù)回文不堪讀?;匚臄嗬m(xù)有續(xù)時,離腸寸無續(xù)期。
- 次韻臨安趙丞讀紹運圖燧農(nóng)以前疑傳疑,理耶亂耶難盡知。唐虞三代號極治,說著已是令人悲。古來神器付有德,人心天命何容私。使朱與均不豚犬,亦家天下如啟時。乾尊坤卑大分定,孰陽為耦陰為奇。南巢牧野可自諉,為民噓寒濯其痍。后來龍虎戰(zhàn)劉李,大氐鹯獺驅秦隋。杯羹分我弗暇顧,肯與兒女同車馳。晉陽宮監(jiān)計可劫,機陷不管為天窺。橘中老翁虬髯客,冷看世變從旁嗤。當涂典午夜負耳,南北五代晝攫之。螳螂黃雀遞相視,誰肯帖耳甘伏雌。日月出矣爝火熄,此殆天意非人為。所嗟患失長樂老,東家淅米西家炊。榮華富貴風雨過,但見金椎控人頤。君侯讀書眼如月,坐閱兩岸隨舟移。
- 宣曲二十二韻宣曲更衣寵,高堂薦枕榮。十洲銀闕峻,三閣玉梯橫。鸞扇裁紈製,羊車插竹迎。南樓看馬舞,北埭聽雞鳴。彩縷知延壽,靈符為辟兵。粟眉長占額,蠆發(fā)俯侵纓。蓮的沉寒水,芝房照書楹。麝臍薰翠被,鹿爪試銀箏。秦鳳來何曉,燕蘭夢未成。絲囊晨露濕,椒壁夜寒輕。綺段馀霞散,瑤林密雪晴。流風秘舞罷,初日靚妝明。雷響金車度,梅殘玉管清。銀環(huán)添舊恨,瓊樹怯新聲。洛媛迷芝館,星妃滯斗城。七絲絙綠綺,六箸斗明瓊。慣聽端門漏,愁聞上苑鶯。虛廊偏響屧,近署鎮(zhèn)嚴更。剉蘗心長苦,投簽夢自驚。云波誰托意,璧月久含情。海闊桃難熟,天高桂旋生。銷魂壁臺路,千古樂池平。
- 惜雙雙令風外橘花香暗度。飛絮綰、殘春歸去。醞造黃梅雨。冷煙曉占橫塘路。翠屏人在天低處。驚夢斷、行云無據(jù)。此恨憑誰訴。恁情卻倩危弦語。
- 送吏部劉相公除東川帝念梓州民,年年戰(zhàn)伐頻。山川無草木,烽火沒煙塵。政亂皆因亂,安人必藉仁。皇天開白日,殷鼎輟誠臣。一日離君側,千官送渭濱。酒傾紅琥珀,馬控白騏驎。渥澤番番降,壺漿處處陳。旌幢山色濕,邛僰鳥啼新。帟幕還名儉,良醫(yī)始姓秦。軍雄城似岳,地變物含春。白必侵雙鬢,清應誡四鄰。吾皇重命相,更合是何人。
- 黎州山下有坡曰響地平黎州自孫興公經(jīng)始至今蒼茫一片莓苔地,隨意觸來還有聲。定是戰(zhàn)坑余箭戟,不然琴屋貯瓶罌。名真過客多能記,跡古居人不敢耕。孫叟有靈應索笑,賦成留比試鏦錚。
- 偈頌一百五十首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牛首橫前,方山傍住。正傳閣上一觀,不覺雙眉陟聚,秦淮一帶西流去。
- 地行莫如馬地行莫如馬,蹴踏千里空。西游到瑤池,豈止過崆峒。忽當涉江漢,載之樓船中。樓船誰能乘,御者須阿童。阿童亦何勞,八尺真毛龍。即將凌波濤,復恐挾雷風。或從琴高生,化作赤鯶公。徑去不可執(zhí),飄然朝河宗。
- 睡燕補巢銜罷落花泥,困頓東風倦翼低。金屋晝長隨蝶化,雕梁春盡怕鶯啼?;觑w漢殿人應老,夢入烏衣路轉迷。卻怪卷簾人喚醒,小橋深巷夕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