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蕩似深情。
岸上古樹已無鮮花,岸邊有傷心的春草,萋萋蘺蘺。
我向當(dāng)?shù)氐那厝藛柭?,他說:這正是當(dāng)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古道的那頭逶迤連綿通長安,紫色宮闕上浮云頓生,遮蔽了紅日。
正當(dāng)今夜送君斷腸的時候,雖有黃鸝婉婉而啼,此心愁絕,怎么忍心聽?
注釋
灞陵亭:古亭名,據(jù)考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灞陵,也作“霸陵”,漢文帝陵寢之地,因有灞水,遂稱灞陵。
浩浩: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
王粲:東漢末年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他曾為避難南下荊州,途中作《七哀詩》,表現(xiàn)戰(zhàn)亂之禍害,詩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句。
西京:即唐朝都城長安。
紫闕:紫色的宮殿,此指帝王宮殿。一作“紫關(guān)”。
驪歌:指《驪駒》,《詩經(jīng)》逸篇名,古代告別時所賦的歌詞?!稘h書·儒林傳·王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鳖亷煿抛ⅲ骸胺唬骸荨对姟菲?,見《大戴禮》??陀ジ柚!焙笠蛞詾榈?,指告別。一作“黃鸝”。
灞陵行送別問答
問:《灞陵行送別》的作者是誰?
答:灞陵行送別的作者是李白
問:灞陵行送別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灞陵行送別是唐代的作品
問:灞陵行送別是什么體裁?
答:雜言
問: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出自 唐代李白的《灞陵行送別》
問: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的下一句是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灞陵行送別賞析
長安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在這里,所以稱為灞陵。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相送親友,常常在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詩里經(jīng)常是和離別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些詞本身就帶有離別的色彩?!八途绷晖ぃ彼骱坪?。”“灞陵”、“灞水”重復(fù)出現(xiàn),烘托出濃郁的離別氣氛。寫灞水水勢“流浩浩”是實(shí)寫,但詩人那種惜別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這是賦,而又略帶比興。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這兩句一筆宕開,大大開拓了詩的意境,不僅展現(xiàn)了灞陵道邊的古樹春草,而且在寫景中透露了朋友臨別時不忍分手,上下顧盼、矚目四周的情態(tài)。春草萋萋,會增加離別的惆悵意緒,令詩人傷心不已;而古樹枯而無花,對于春天似乎沒有反映,那種歷經(jīng)滄桑、歸于默然的樣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這樣,前面四句,由于點(diǎn)到灞陵、古樹,在傷離、送別的環(huán)境描寫中,已經(jīng)潛伏著懷古的情緒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現(xiàn)就顯得自然。
“我向秦人問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蓖豸樱ò玻h獻(xiàn)帝年號,公元196~220年)時代著名詩人。公元192年(漢獻(xiàn)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在長安作亂,他避難荊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詩》,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的詩句。這里說朋友南行之途,是當(dāng)年王粲避亂時走過的古道,不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隱括了王粲《七哀詩》中“回首望長安”的詩意。友人在離開灞陵、長別帝都時,也會像王粲那樣,依依不舍地翹首回望。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边@是回望所見。漫長的古道,世世代代負(fù)載過很多前往長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飛動著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宮殿上,太陽快要西沉,浮云升起,景象黯淡。這帶有寫實(shí)的成份,灞上離長安三十里,回望長安,暮靄籠罩著宮闕的景象是常見的。但在古詩中,落日和浮云聯(lián)系在一起時,往往有指喻“讒邪害公正”的寓意。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來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讒毀忠良,透露朋友離京有著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從詩中來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離情別緒之外,還有著對于政局的憂慮。“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斌P歌,指逸詩《驪駒》,是一首離別時唱的歌,因此驪歌也就泛指離歌。驪歌之所以愁絕,正因?yàn)樵娙怂惺艿?,并非單純的離別,而是由此觸發(fā)的更深廣的愁思。
詩是送別詩,真正明點(diǎn)離別的只有收尾兩句,但卻始終圍繞著送別,詩人抒發(fā)的感情也綿長而深厚。這首詩的語言節(jié)奏和音調(diào),表現(xiàn)出詩人欲別而不忍別的綿綿情思和內(nèi)心深處相應(yīng)的感情旋律。詩以兩個較短的五言句開頭,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卻把聲音拖長了,仿佛臨歧欲別時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隨著這種“流浩浩”的情感和語勢,以下都是七言長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個“之”字,一方面造成語氣的貫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語勢稍稍煞住,不顯得過分流走,則又與詩人送別友人而又欲留住友人的那種感情相似。詩的一二句之間,有“灞陵”和“灞水”相遞連;三四句“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疊,既相遞連,又顯得回蕩。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頂針直遞而下,這就造成斷而復(fù)續(xù)、回環(huán)往復(fù)的音情語氣,從而體現(xiàn)了別離時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波瀾。圍繞離別,詩人筆下還展開了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古老的西京,綿綿的古道,紫闕落日的浮云,懷憂去國、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跡的前代詩人王粲等等。由于思緒綿綿,向著歷史和現(xiàn)實(shí)多方面擴(kuò)展,因而給讀者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詩,妙在不著紙。像這首詩無論寫友情,寫朝局,表面上是用文字寫出來的,實(shí)際上更多地是在語言之外暗示的。詩的風(fēng)格是飄逸的,但飄逸并不等于飄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形象卻又都是豐滿的。詩中展現(xiàn)的西京古道、暮靄紫闕、浩浩灞水,以及那無花古樹、傷心春草,構(gòu)成了一幅令讀者心神激蕩而幾乎目不暇接的景象,這和清空飄渺便迥然不同。像這樣隨手寫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渾厚的氣象,充實(shí)的內(nèi)容,是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 秦門。趙高趙高胡亥速天誅,率土興兵怨毒痡。豐沛見機(jī)群小吏,功成兒戲亦何殊。
- 雜詠一百首房老殘香猶在笥,舊曲尚書裙。不及新歌舞,樽前奉主君。
- 芙蓉盛開,戲簡子文、克信芙蓉得雨一齊開,開盡秋花客不來。到得客來花已老,晚妝猶可兩三杯。
- 臨江仙落落江湖三島,才高懶住清都。手?jǐn)y黃石一編書。醉眠莘垅月,閑釣渭川魚。見說玉階三尺地,思君來講唐虞。夜來南極一星孤。不知天子夢,曾到傅巖無。
- 生查子(和李商老)情親難語離,且盡玻璃盞。雙鯉有來時,莫使音書緩。征驂去若飛,不道家山遠(yuǎn)。相見小馮君,笑語迎歸雁。
- 和陶戴主簿海南無冬夏,安知?dú)q將窮。時時小搖落,榮悴俯仰中。上天信包荒,佳植無由豐。鉏耰代肅殺,有擇非霜風(fēng)。手栽蘭與菊,侑我清宴終。擷芳眼已明,飲酒腹尚沖。草去土自隤,井深墻愈隆。勿笑一畝園,蟻垤齊衡蒿。
- 悲怒吟多怒傷人氣,多悲傷人心。□□□□□,傷心為害深。害淺藥易治,害深藥難任。誰能知未病,何藥能相尋。
- 望江南尋勝去,驅(qū)馬上南堤。信腳不知人遠(yuǎn)近,醉眠猶勸玉東西。歸帽任沖泥。春雨過,農(nóng)事在瓜蹊。野卉無名隨路滿,山禽著意傍人啼。鼓角已悲凄。
- 夜讀夷堅(jiān)放卷偶成斂卷驚嗟語幻嚨,搔頭危坐對明缸。梧桐細(xì)語秋傳信,絡(luò)緯長鳴月上窗。濁酒不多雙耳熱。妙香無盡寸心降。家山未得平安報(bào),飛夢東歸拜老龐。
- 挽趙南塘初開學(xué)禁預(yù)招延,俄滯周南四十年。大振文詞驚海內(nèi),肯將訓(xùn)詁讓儒先。孤忠自許漢遺老,高氣直凌唐謫仙。鳳昔覽輝今已矣,危樓百盡尚依然。
- 珠灘上,喜甘棠翠蔭,依舊春暉——— 張先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般涉調(diào))
- 芒射鉤鈐而拂上相兮,禍非弼臣誰可當(dāng)——— 梅堯臣聞臨淄公薨
- 雨師少弭節(jié),雷師亦停撾——— 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 色與香無價,飛和雪作團(tuán)——— 楊萬里和羅巨濟(jì)山居十詠
- 時易失,今猶昨。——— 賀鑄念良游/滿江紅
- 方陪瘞玉禮,珥筆岱山隅。——— 岑文本奉和正日臨朝
- 陰壑已永閟,云竇絕探討。——— 沈佺期辛丑歲十月上幸長安時扈從出西岳作
- 追思嚮踐歷,媿汗曾未停——— 蔡襄過皇甫侍郎
- 欲到龍門看風(fēng)雨,關(guān)防不許暫離營。——— 周墀賀王仆射放榜
- 事往空長江,人來逐飛楫——— 蘇轍滕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