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漏壺的滴水丁丁作響,秋夜為何如此漫長?無邊無際的薄云間漏下淡淡的月光。
暗處的秋蟲一整夜都在鳴叫著,給出征在外的丈夫準備的寒衣還未寄出,此時千萬不要下霜。
注釋
丁丁:擬聲詞,形容漏水的聲音。
何:何其,多么。
漫漫:形容輕云的形狀變幻。
暗蟲:暗處的秋蟲。
通夕:整晚,通宵。
響:鳴叫。
征衣:出征將士之衣,泛指軍服。
寄:寄送,寄達。
莫飛霜:千萬不要下霜。
雜曲歌辭秋夜曲問答
問:《雜曲歌辭秋夜曲》的作者是誰?
答:雜曲歌辭秋夜曲的作者是張仲素
問:雜曲歌辭秋夜曲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雜曲歌辭秋夜曲是唐代的作品
問:雜曲歌辭秋夜曲是什么體裁?
答:樂府
問: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出自 唐代張仲素的《雜曲歌辭秋夜曲》
問: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的下一句是 秋壁暗蟲通夕響,寒衣未寄莫飛霜。
問:出自張仲素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仲素名句大全
雜曲歌辭秋夜曲賞析
計時的漏壺在靜夜里響起“丁丁”的滴水聲,一滴滴、一聲聲,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聽著,數(shù)著,心里著急地在想:“夜怎么這么長啊!”她百無聊賴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無邊無際的輕云在緩慢地移動,月亮時而被遮住,時而又露了出來。思婦在失眠時的所見所聞,無不引動并加重著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寫出了秋夜十分漫長、寂靜、清冷的特點。
在失眠的長夜里,暗處的秋蟲通宵都在鳴叫著。聽著聽著,她突然想到該是給丈夫準備寒衣的時候了。詩歌三四兩句瑯瑯上口,照應了詩題,暗示秋蟲鳴叫時間之長,暗示了思婦(作者)對征人的關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寫秋蟲的鳴叫的時間之長,實際是暗示思婦通宵達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蟲的叫聲,襯出思婦難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婦轉而想到丈夫沒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飛霜”是思婦內(nèi)心的獨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爺求告,又是在徑直命令上天。無論是求告還是命令,都可以從這天真的出語中窺見她對丈夫的無限深情。
這首詩采用了畫龍點睛的寫法。前三句雖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沒有末一句的點題,讀者既無法領會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詩主要抒寫什么感情,詩中的主人公又是誰。最后一句響起思婦情濃意深的一片心聲,才揭開了全詩的主旨:原來詩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彈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思婦心上的那根悠思綿綿的情弦。
- 頌古十三首非風旛話露全機,千古叢林起是非。咄這新州賣柴漢,得便宜是落便宜。
- 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次韻袁升之游云寺鴻慶院山茶之什山茶兩本上連空,疊葉棲枝占佛宮。雀尾有金輪紺碧,鶴頭無火鑲所紅。優(yōu)于峽茗稱呼異,劣興梅花氣候同。誰識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
- 贈日者世上癡兒愛官職,買山不作千金惜。烏囊費盡鐵鞋穿,近在方寸人不識。公卿將相無時無,安得生賢為楷模。嵩岳降神尼毓圣,此倘有地君其圖。
- 偈頌二十三首半夜劈破太空,太陽正照白書。掩卻萬象生鐵一團,二俱列下別有商量。南海觀音菩薩,端坐水月道場。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
- 水調(diào)歌頭(中秋口占)明月幾萬里,與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幾時留。何處胡笳三弄,尚有南樓馀興,風起木颼颼。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賦黃樓。人間安得十客,譚笑發(fā)中流??慈M江皓彩,猶似沈河白璧,光氣徹天浮。舉首快哉去,燈火見神州。
- 簡周晞稷塵土真堪畏,君髯美亦衰。登樓才會面,促坐便論詩。社日休持酒,秋香待滿枝??屯繒?,猶似向來癡。
- 鵲橋仙東皋圃隱,木犀開后,香遍江東十里。因香招我渡江來,悄不記、重陽青蕊。人生行樂,宦游佳處,閑健莫辭清醉。不寒不暖不陰晴,正是好登臨天氣。
- 和王公覿賞海云山茶合江梅花萬蕊山茶傍臘開,一番春信入江梅。追游共按黃金轡,縱賞還傾白玉杯。濃艷迎風香斷續(xù),疏枝橫月影徘徊。隼旟不負登臨興,更約攜朋載酒來。
- 次韻蘇主管憶莊器之賢良娟秀從牙茁,聲名奮角羈。人愁萬事早,誰料一官遲。憲也雖非病,桑乎可使饑。有窮難手援,無夢嘆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