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
石泉淙淙若風(fēng)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yīng)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云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唱支《還山吟》,天高地遠傍晚寒山多幽深,送你還山非常理解你的心。
人到老成凡事須得任心意,見你懂得怎樣安排一生事。
山中俯仰自如無意不可至,石間泉水淙淙恰如風(fēng)吹雨,桂花松子極多常常落滿地。
賣藥后衣袋里應(yīng)有很多錢,回到山中服藥又可以延年。
白云悠悠相勸飲盡杯中酒,明月相伴哪里還不能成眠?
睡時回憶追問醒來時的事,夢魂可以和我相互來周旋。
注釋
沈四山人:即沈千運,吳興(今屬江蘇)人,排行第四,時稱“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寒山:冷落寂靜的山;寒天的山。
還山:致仕;退隱。
恣(zì)意:放縱,肆意。
偃仰:安居;游樂。
淙(cóng)淙:流水聲。
松子:松樹的種實??墒?。
“賣藥”二句:東漢人韓康常在山中采藥,到長安市上賣,三十多年口不二價。漢桓帝派人請他做官,他逃入山中隱居起來。這里以韓康比沈千運。
白云:用南朝齊梁人陶弘景故事。杯中物:指酒。
“夢魂”句:表示毫無競心,因而傳為美談。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問答
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的作者是誰?
答: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的作者是高適
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是唐代的作品
問: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是什么體裁?
答:七古
問: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出自 唐代高適的《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問: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的下一句是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間偃仰無不至。
問:出自高適的名句有哪些?
答:高適名句大全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賞析
此詩以時令即景起興,蘊含深沉復(fù)雜的感慨。秋日黃昏,天高地遠,沈千運返還氣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隱逸的歸宿。知友分別,不免情傷,而詩人卻坦誠地表示對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著用含蓄巧妙、多種多樣的手法予以比較描述。
在封建時代,仕途通達者往往也到老大致仕退隱,那是一種富貴榮祿后稱心自在的享樂生活。沈千運仕途窮塞而老大歸隱,則別是一番意趣了。詩人贊賞他是懂得了人生一世的情事,能夠把俗士視為畏途的深山隱居生活,怡適自如,習(xí)以為常。漢代淮南小山《招隱士》曾把深山隱居描寫得相當(dāng)可怕:“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蘢蔥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層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以為那是不可久留的。而沈千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游息,無所不到,顯得十分自在。山石流泉淙淙作響,恰同風(fēng)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悅耳的清音;桂花繽紛,松子滿地,是山里尋常景象,顯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氣。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為“遁世無悶”的隱士所樂于久留的歸宿。
深山隱居,確實清貧而孤獨。然而詩人風(fēng)趣地一轉(zhuǎn),將沈比美于漢代真隱士韓康,調(diào)侃地說,在山里采藥,既可賣錢,不愁窮困,又能服食滋補,延年益壽。言外之意,深山隱逸卻也自有得益。而且在遠避塵囂的深山,又可自懷怡悅,以白云為友,相邀共飲;有明月作伴,到處可眠。可謂盡得隱逸風(fēng)流之致,根本不會有孤獨之感。
最后,詩人出奇地用身、魂在夢中夜談的想象,形容沈的隱逸已臻化境。這里用了《世說新語·品藻》中東晉名士殷浩的典故。較之名士的“我與我周旋”,沈獨居深山,隔絕人事,于世無名,才是真正的毫無競心。他只在睡夢中跟自己的靈魂反復(fù)交談自己覺醒時的行為。詩人用這樣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結(jié)束全詩,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隱逸是志行一致的,遠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綜上可見,由于詩旨在贊美沈的清貧高尚、可敬可貴的隱逸道路,因此對送別事只一筆帶過,主要著力于描寫沈的志趣、環(huán)境、生計、日常生活情景,同時在描寫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隱士的種種比較,從而完整、突出地表現(xiàn)出沈的真隱士的形象。詩的情調(diào)浪漫灑脫,富有生活氣息。加之采用與內(nèi)容相適宜的七言古體形式,不受拘束,表達自如,轉(zhuǎn)韻自由,語言明快流暢,聲調(diào)悠揚和諧。它取事用比,多以暗喻溶化于描寫隱居生活的美妙情景之中,天衣無縫,使比興形象鮮明,而又意蘊深厚,神韻維妙,呈現(xiàn)著一種飽滿協(xié)調(diào)的藝術(shù)美感。大概由于這樣的藝術(shù)特點,因而這詩尤為神韻派所推崇。
- 挽賈平章生母修齡逾八袠,五福萃諸身。翟服儀容舊,鸞綾謚誥新。艱難共淮楚,褒表建齊秦。曾聽呼兒道,仲華能笑人。
- 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 贈孟浩然朝登北湖亭,遙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覺秋風(fēng)還。游子托主人,仰觀眉睫間。目色送飛鴻,邈然不可攀。長吁相勸勉,何事來吳關(guān)?聞有貞義女,振窮溧水灣。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顏。高墳五六墩,崒兀棲猛虎。遺跡翳九泉,芳名動千古。子胥昔乞食,此女傾壺漿。運開展宿憤,入楚鞭平王。凜冽天地間,聞名若懷霜。壯夫或未達,十步九太行。與君拂衣去,萬里同翱翔。
- 洛陽試院樓上新晴五絕伊闕遙臨鳳闕前,龍門女幾氣蒼然。唐朝御路依稀在,猶想東巡塵暗天。
- 別云臺觀同宿饒益寺與魏野聯(lián)句自古人人足嘆嗟,閒游得侶復(fù)堪夸??蓱z十宿無喧雜,不在僧家即道家。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覓起處不得,尋覓處無地。見色元來見心,見了元來不是。是不是,鏡不照鏡兮水不洗水。
- 過湖偶題書于鄔子之津洞庭厥大九州間,此地吞潴未覺慳。一抹遠青為四望,亦云仿佛似君山。
- 小車初出吟物外洞天三十六,都疑布在洛陽中。小車春暖秋涼日,一日止能移一宮。
- 送進士許棠下第東歸長安那不住,西笑又東行。若以貧無計,何因事有成。云峰天外出,江色草中明。謾忝相于分,吾言世甚輕。
- 春日懷錢塘西湖困臥籃輿中,醒視人影直。伸頭起四望,不斷山環(huán)碧。羊腸路百轉(zhuǎn),當(dāng)面一蹲石。高廣不可際,隆重誰與匹。宛如百楹屋,玄繒四籠羃。又如龍虎踞,煙云繞其側(cè)。突出眾山間,旁無他石立。古今歲年久,光彩凈如拭。兒童梯級上,群聚相戲劇。偉哉殊特觀,我來聊扣擊。汝從何代有,長養(yǎng)成大質(zhì)。汝今閱世多,幾見陵谷易。漢王欲東時,曾經(jīng)車馬跡。武侯三顧后,曾見王師出。袞袞千萬載,人與事如織。興亡竟何在,而汝獨如昔。古有石能言,今乃不可詰。徘徊不忍去,撫掌重太息。安得李將軍,一箭夸雄力。
- 次韻郭宰兼簡丞尉三首一點螢燈續(xù)曉窗,已千人十未甘降。見聞僅得豹斑一,勝負猶爭蛙色雙。山從劍鋒登九坂,浪翻銀屋度三江。歸來自在春風(fēng)里,時得萱嘗獻酒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