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風塵漠漠不辨顏色,哪知道興亡天意。
營門外星月低垂,鏖戰(zhàn)正攪得天昏地黑。
早晚更樓上,聽遠處橫笛聲聲悲鳴嗚咽。
聞笛問答
問:《聞笛》的作者是誰?
答:聞笛的作者是張巡
問:聞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聞笛是唐代的作品
問:聞笛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岧峣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岧峣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出自 唐代張巡的《聞笛》
問:岧峣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岧峣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的下一句是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
問:出自張巡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巡名句大全
聞笛賞析
張巡于天寶中任真源縣令,安祿山叛亂時,起兵戡亂,先守雍丘,后與許遠共守睢陽(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他們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親率將士浴血奮戰(zhàn)。這首詩即張巡在圍城中耳聽笛音、心懷激慨所寫成的一曲壯歌。
首聯,“岧峣”本為高峻貌,此指高峻處,即高峻的“更樓”(尾聯)上?!疤旘T”指安祿山叛軍。“虜”本是對敵方的蔑稱,古代漢人詩文也常常用以指稱北方的“胡人”等少數民族。安祿山是雜種胡人,部下多是胡兵,故稱之為“虜騎”,亦以明其戰(zhàn)爭的不義性質?!案健保禁?、依附、靠近?!俺顷帯?,本為城的北面,此指城墻之下。句意:我試著登臨高峻的城樓。只見安祿山叛軍緊緊包圍著睢陽城。
頷聯,“不辨(一作‘不識’)”、“安知”云云,有兩種解釋:一是清人沈德認為“三四言不識風塵之愁慘,并不知天意之向背,非一開一闔語也”,據此則“不辨”與“安知”為互文見義。語意是:不去辨認風云的愁慘(“風塵色”指平叛戰(zhàn)爭的艱危形勢),何必詢問天心的向背,一切都不能動搖我們殺敵到底的戰(zhàn)斗決心!二是后人認為“不辨”與“安知”連用,確是開合語法,主意是:如果我們不認識當前戰(zhàn)事的慘苦,又怎能領會蒼天在考驗將士的良苦用心?因此我們要勇毅地完成大節(jié)??!——這也是詩人自信心自強心的體現。兩說都肯定了詩人不計個人安危和功業(yè)成敗而抱定“堅貞自不移”、“不可為不義屈”(張巡語)的崇高氣節(jié)和剛毅決心。
頸聯,遙應首聯而雙伸展頷聯進一步描繪睢陽守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略重任和戰(zhàn)斗的艱苦情形:睢陽城門一開就貼近邊境的月色啊,艱苦的殺伐氣氛像烏云彌漫在陣地周圍?!斑呍隆笔沁吔畱?zhàn)場的月色景象。古代中國常在邊疆一帶抵抗胡兵入侵,“邊月”遂為相關的慣用語?!瓣囋啤保嚨厣嫌捎诩ち覒?zhàn)斗傷亡慘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云氣也都異常緊張而???。事實正是如此。當時叛軍在攻陷東都洛陽后,正揮戈直搗唐王朝京城長安;同時,安祿山、安慶緒都先后派大將尹子奇率軍十多萬連續(xù)圍攻江淮地區(qū),企圖控制唐王朝經濟供應的后方。睢陽是唐王朝江淮庸調的重要通道,睢陽若失,安祿山就切斷了唐王朝的命脈。所以,張巡等在睢陽迎頭痛擊尹子奇,牽制叛軍又一主力,對挫敗敵人陰謀,維護江淮安全,保衛(wèi)唐王朝的恢復實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惟其如此,雙方在睢陽的爭戰(zhàn)就十分慘烈。張巡在《謝金吾表》上曾說:“臣被圍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戰(zhàn)。當臣效命之時,是賊滅亡之日”,正與此詩互為印證。據《資治通鑒》記載:睢陽被圍日久,士兵不及千人,“皆饑病不堪斗”,而且“城中食盡”,最后殺馬、羅雀、掘鼠而食,但“人知必死而無叛者”。詩人在另一詩中亦寫道:“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其艱苦卓絕精神為歷史所罕見。所以“戰(zhàn)苦陣云深”乃詩家之史筆而非夸張。
結聯“旦夕”本指早晚,這里復詞褊義,特指深夜?!案鼧恰奔闯菢?。詩人與眾將士一起日夜浴血奮戰(zhàn),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當然已無畏懼怕苦之心,因而就能聽到無地傳來的橫笛之音。不義戰(zhàn)爭破壞人世之美,但堅持正義而戰(zhàn)的人真理在握,心胸坦蕩,仍在創(chuàng)造人世之美,維護人世之美,因而也能欣賞人世之美。對比歷史記載,安史叛軍所到處,大肆擄掠以至“人物無遺”,對老弱婦也孺“皆以刀槊戲殺之”,可見滅絕人性之叛軍使人民遭受著何等慘痛的浩劫!同時,也可見酷毒的叛軍終未能完全扼殺人民的正義之聲包括這“橫笛”悠揚高亢的藝術美之樂聲。有此結末一句,就使這首悲壯慘烈的戰(zhàn)爭之詩平添了生活的情趣而更耐人吟味。
《舊唐書》說張巡“兄弟皆以文行知名?!钡拇_,張巡是唐代詩云上為數不多的文才與武功兼長并美的詩人之一?!度圃姟冯m僅存其詩二首,卻都很有價值。即如本詩,既是悲劇時代歷史風貌的藝術展現,又是詩人不朽人格的光輝寫照。所以唐代韓愈、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詩評家沈德潛等,都對張巡有過誠摯的贊頌。
- 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月榭風亭繞曲池,野梅千樹壓疏籬。暗香別有關情處,獨倚欄干默自知。
- 陪陳帥登孺子亭一首未上滕王閣,先登孺子亭。朝廷黨錮傳,湖海少微星。獨善非忘世,高風自有靈。東湖山上色,長為此人青。
- 晚意睡起書齋寂,疏簾獨上鉤。雨馀鴉噪晚,天闊雁橫秋。物色供吟賦,功名嘆滯留。兵戈今未息,回首不堪愁。
- 柏石圖詩柏生兩石間,天命本如此。雖云生之艱,與石相終死。韓子俯仰人,但愛平地美。土膏扎烡壤,成壞幾何耳。君看此槎牙,豈有可移理。蒼龍轉玉骨,黑虎抱金柅。書師亦可人,使我毛發(fā)起。當年落篳意,正欲饑韓子。
- 和劉明仲都曹見別三首久污朝寵老非宜,祿厚躬間不爾虧。優(yōu)詔還令使真室,特恩仍免覲京師。力疲都是垂頭馬,志適何殊曳尾龜。年事已高心慮息,山堂無俟德璋移。
- 驀山溪清都絳闋,我自經行慣。璧月帶珠星,引鈞天、笙簫不斷。寶簪瑤佩,玉立拱清班。天一笑,物皆春,結得清虛伴。還丹九轉。凡骨親曾換。攜劍到人間,偶相逢、依然青眼??窀枳砦瑁氖掠姓l知,明月下,好風前,相對綸巾岸。
- 和孫俁朝奉立春閏余隨臘報迎春,便覺勾芒令有神。流轉光陰頻著物,崢嶸歲序苦驚人。花裝寶蠟余枝弱,菜點凋盤小綠勻。從此試聽枝上鳥,漸傳芳信語言新。
- 拜賜宮花紀恩詩濟濟蹌蹌藹縉紳,祝堯均效華封人。觴稱鳳闕懽聲沸,花錫鸞枝內樣新。露葉巧裁隋苑彩,天葩先借漢宮春。舉頭仰戴君恩重,好盡忠誠報紫宸。不用涼州羯鼓催,陽和已逐小春來。誰將萬點花間艷,都向百官頭上開。樣巧賸裁隋苑彩,影搖斜蘸漢宮杯。玉階再拜君恩重,洋溢懽聲遍九垓。
- 九月二十一夜夢至亂山叢石間出憩道傍拂石坐古榕夾道周,老干參天碧。溜雨四十圍,下視庭前柏。垂根相勾聯,敷蔭接南國。凌寒不改柯,閱人如過客。山空秋月明,路遠車塵寂。清游記昨夢,危坐倚孤石。矯首睇云蘿,雙鳧生羽冀。
- 燕雀二首燕子從來巧語聲,主人相愛是常情。黃頭老雀何能解,飽食官倉過一生。
- 8焦糖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