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
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鬢絲斷雪,喜閑身、重渡西泠。
又溯遠,趁回潮拍岸,斷浦揚舲。
莫向長亭折柳,正紛紛落葉,同是飄零。
舊隱新招。
知住第幾層云。
疏籬尚存晉菊,想依然、認得淵明。
待去也,最愁人,猶戀故人。
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問答
問:《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的作者是誰?
答: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的作者是張炎
問: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是宋代的作品
問: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 出自 宋代張炎的《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
問: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風古道,海國輕車,相逢只在東瀛 的下一句是 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問:出自張炎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炎名句大全
聲聲慢(別四明諸友歸杭)賞析
上片,起著五句交待了來四明的源流。“相逢只在東瀛,”“淡泊秋光”道出作者游四明實出于無奈,雖山風古道別有韻味,但羈旅之人何敢言游。固而游情淡泊如深秋的陽光。“休嗟”幾句透露在離鄞返杭之際復雜難言的心情。高興的是重返久別的故鄉(xiāng),悲的是“鬢絲斷雪”年已近遲暮之時?!靶萼怠北砻髯髡叽藭r的心情欲言又止,難已言盡。“又溯遠”幾句寫作者終于可以乘舟歸杭的過程。
詞的上片描述離別之情,先回憶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懸揣他即將開始的返杭之行。詞的下片寫返鄉(xiāng)之情也與此同法。先描寫了眼前的別離,接著又描寫了返杭后的情景。章法整飾,結構勻稱。
下片“莫向”幾句寫離別之情。折柳送別本是古時習俗,然而作者卻勸朋友不要折柳,為什么呢?原來作者推已知柳,由柳又反給自己,同病相憐,看那深秋的楊柳落葉紛披,怎堪再折,讓我們怎能忍心去折與我輩有相同飄零身世的楊柳呢?“舊隱”二句語言中軟中帶刺,指斥那些原先隱跡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為元所聘飛黃騰達的人物。“ 舊隱 ”士實際是“假隱士”。“疏籬”三句抒發(fā)自己的志向,想來只有西子湖畔的疏籬殘菊,還能記得我這個未曾變節(jié)的陶淵明吧。陶淵明由東晉入劉宋誓不出山,而張炎由南宋入元也不忘故國,一個“ 晉菊 ”表達自己甘為“大宋遺民”的志向?!按ヒ病弊詈笕洌伞芭f隱”們和陶淵明聯(lián)想到自己,“最愁人,猶戀故鄉(xiāng)人”與歸說歸家是喜,不如說歸家面臨故國淪亡的舊址是別味的愁呢?這種反說寫法,使詞更蘊含深摯的余味。本詞寫離情不僅僅是寫依依離別之情,而是在離情又蘊含對離后歸鄉(xiāng)的斷想。離別是感傷的,但返鄉(xiāng)的狀況又令人牽掛,作者表達自己的志向,不做“舊隱”寧做“晉菊”。而且作者全篇離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煉,言外之意別具一格。
- 浣溪沙做得因緣不久長。驚風枝上偶成雙。歸來魂夢帶幽香。燈下揉花春去早,竹間影月索歸忙。十年前事費思量。
- 伯洪以鐵拄杖見寄二絕謝之應念衰翁老且疲,年來跬步要扶持。鐵為拄杖勞相寄,全勝花前只杖藜。
- 與子先足及伯暢甥別投宿明月山客邸悵然有賦鐘情慨左右手,舍我作汗漫游。渭陽政須數(shù)面,南浦約送行舟。
- 題東西二梁山三首傳道臨春昔麗華,不從陳帝入隋家。獨將亡國千年恨,留下雙顰寄岸花。
- 送裴如晦即席分題三首邂逅君子堂,一杯相與持。便應取酩酊,萬事不足惟。平明蔡河風,回首成差池。獨我漫浪者,尚得行相追。磨刀鱠嚴冬,宿昔少陵詩。還當捕鱸魚,載酒與我期。甫里松菊盛,洞庭柑橘垂。文章為我唱,不數(shù)陸與皮。
- 蝶戀花翠幙輕寒無著處,好夢初回,枕上惺忪語。殘夜小樓渾欲曙,四山積雪明如許。莫遣良辰閑過去,起瀹龍團,對雪烹肥。此景人間殊不負,檐前凍雀還知否。
- 古衲半肩寒擁片殘云,七佛相傳直至今。破碎不堪提掇處,朝陽正好下金針。
- 寄越友茂竹修林已陳跡,禹穴剡溪俱勝游。秋風倘未理歸夢,我欲買船官渡頭。
- 蝶戀花·記得珠簾初卷處記得珠簾初卷處,人倚闌干,被酒剛微醉。翠葉飄零秋自語,曉風吹墮橫塘路。 詞客看花心意苦,墜粉零香,果是誰相誤。三十六陂飛細雨,明朝顏色難如故。
- 送兗州杜別駕之任停車邀別乘,促軫奏胡笳。若見楚山暮,因愁浙水賒。河堤經淺草,村徑歷繁花。更有堪悲處,梁城春日斜。